薛連忠
【關鍵詞】 物理教學;高效課堂;打造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125—01
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學生學習的高效性體現(xiàn)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教學的高效性體現(xiàn)在是否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主動構建。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學校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因此,打造高效課堂理應成為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上好第一課,讓學生充分認識物理
教師上第一節(jié)物理課就要來一個開門紅。課前精心準備課件,備好資料,打好腹稿,一定要別開生面地給學生上好第一節(jié)物理課。當然,教師也可以拋開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要一上課先講一大堆大道理,告訴學生為什么要開設這門課,而是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靈活調整上課內容。
比如,在上第一課時,筆者和學生做了一個小實驗,先問學生:潛水艇為什么能潛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們來做一個“潛水艇”吧?于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塑料筆帽、橡皮泥、一杯水、礦泉水瓶。讓學生圍在一起,看筆者操作:
1.將橡皮泥粘到筆帽底部。(筆帽一定不要有洞)
2.在水瓶中完全灌滿水,把筆帽放進瓶子,擰緊瓶蓋。
3.用力擠壓瓶子,觀察筆帽沉下瓶底。
4.松開手,筆帽又回到瓶子頂部。
學生傻傻地望著,覺得好玩,又不知道為什么。接著筆者給他們講解:1.筆帽里的空氣使它漂??;2.水壓進筆帽,筆帽很重并下沉;3.水流出筆帽,筆帽變輕并上升。就這樣,學生被筆者不經意地帶進了物理領域,他們對物理的第一反應是好玩,第二反應是有趣,進而喜歡上了物理。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關系
物理對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門很生硬的課,教師要把這門生硬、深奧的課講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愛聽、易記,不僅僅要在教學技巧與方法上下功夫,還要想設法和學生拉近關系。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要學生喜歡教師,自然就會對教師所講的課感興趣。那么,如何才能和學生拉近關系呢?筆者認為,除了盡量用幽默的語言,也不妨在學生面前有意無意地展現(xiàn)一點自己的才華,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之情。上課時為了讓學生緩解一下壓力,可以說說大片、聊聊時事新聞、談談足球,甚至可以和他們討論一下自己崇拜的某個明星等等。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教師原來也和自己一樣平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講師。如此,學生學習起來不但輕松了,而且在遇到問題時也不會因羞于開口而不向教師請教。
三、概念與實驗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課堂離開了實驗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味地實驗,或者只是讓學生記一些枯燥的、條條框框的定律、定理、概念、公式,也是不成功的物理教學,所以教師要把枯燥的定律、定理、概念、公式和有趣的實驗結合起來,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比如,研究“平拋物運動”的實驗中,由于學生在調節(jié)面板時沒有使面板處于豎直位置,造成小球落到擋板上與面板發(fā)生兩次碰撞,出現(xiàn)了兩個印跡。這時,教師就應引導學生按照實驗的程序要求,認真分析故障出現(xiàn)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問題,并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這樣,概念與實驗相結合,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重視教師的督促檢查,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個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平時學習方法、習慣、成績都好的學生,一般只在具體問題上指導,并適當增大訓練難度,提出新問題,以保持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對于學習態(tài)度端正、勤奮,但成績一般的學生,一般側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于智力較好,但隨意性強、學習不努力的學生,著重在學習品質上對他們進行教育、調整,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去負責完成某項任務;對于少數(shù)學習和表現(xiàn)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的學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優(yōu)等生的行列邁進。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