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斌
摘要:工程力學是高職院校機械類各專業(yè)的一門技術基礎課,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學生如何學好工程力學課程,從五方面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工程力學;高職院校;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4-0214-02
工程力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同時又與工程實際聯(lián)系密切,機械類專業(yè)的許多課程都以工程力學為基礎。工程力學課程中的內容,包括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門課程中除專題部分以外的主要內容。由于此門課程屬于經(jīng)典力學,它所講的理論比較基本,似乎很容易懂,但一做練習題,卻不知從何下手,雖然苦思冥想,絞盡腦汁,但很多題目還是做不出來。所以,學過工程力學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理論易懂,題難做”。因而得出工程力學難學的結論。那么,怎么樣解決這一難題,才能學好工程力學?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一、明確學習工程力學的意義
工程力學是高職院校工科專業(yè)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物理基礎課后接觸到的第一門技術基礎課,它是學生從基礎課到專業(yè)課的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因為它是許多后續(xù)課程的基礎。比如,不同專業(yè)以后將要開設的機械設計基礎、鋼結構、結構力學、金屬切削原理、金屬塑形成型原理、擠壓模具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等專業(yè)課程都要用到工程力學中的知識。工程力學中的大量理論與工程實際密切相關,可以直接用于工程解決實際問題,工程力學中的力學模型、練習題,基本上都是由工程實際中的各種構筑物或構件、零部件簡化抽象而得的,例如:房屋的橫梁、車間的吊車梁、道路上的橋梁等都可以抽象成簡支梁,房屋的雨篷、陽臺、電線桿等都抽象成懸臂梁,屋架等都抽象成桁架,等等。工程力學的知識可以直接用于工程實際問題中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計算等。由于工程力學是許多專業(yè)課程的基礎,因此,它在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包括推理、分析、判斷等)能力,抽象化能力(包括將簡單的實際問題抽象成力學模型、進行適當?shù)臄?shù)學描述、運用力學理論求解),實驗觀察、動手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包括文字和圖像)以及數(shù)字計算能力。所以,作為高職院機械類各專業(yè)的學生,有必要學好工程力學課程。
二、正確理解并掌握“三基”內容
所謂“三基”,是指工程力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眾所周知,建造房屋必須筑好堅固的地基,構筑知識結構,同樣要打好基礎,要學好某門課程,首先也要掌握其最基本的知識,以后才談得上拓寬和靈活使用,學習工程力學也不例外。
首先,工程力學的基本概念比較多,例如力的概念,約束的概念,力矩的概念等,僅“點的合成運動”一章中就涉及到兩個點(動點、牽連點)、兩個系、三種運動、三種速度、四種加速度等概念;如果不正確理解每一章中的概念,則在分析問題和具體計算中必定出錯。所以必須正確理解基本概念。
其次,是基本理論的理解。工程力學的公理、定理很多,如:二力平衡公理,力的平行四邊形公理,作用與反作用公理,三力平衡匯交定理,合力矩定理,胡克定律,等等,這些我們必須熟記,同時對其內涵、要素、適用條件等要反復理解,做到真正掌握,這樣我們在分析力學問題時不至于無從下手。要學好這些基本理論,如果只靠死記硬背是很難掌握的,也難以記住,最好的辦法是理解其實質含義,融會貫通,找出各章基本理論之間的共性與個性。比如:點的均變速運動與剛體的勻變速轉動,這兩章中的公式較多,難以記憶,但只要認真分析一下,便能看出它們之間有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即:加速度與角加速度、速度與角速度、路程與轉角一一對應;又如:構件各種基本變形時的強度、剛度計算公式雖然很多,但也有對應的規(guī)律:不論四種基本變形中的哪種變化,都有:應力=內力/截面幾何性質量,軸向拉(壓)與扭轉兩章中的:相對變形=內力/抗變形剛度,絕對變形量=內力×長度/抗變形剛度,當然,不同變形時的內力、截面的幾何性質量、抗變形剛度都不同,這就是其個性,只要記住了各章的個性及其之間的共性,則所有理論公式就都記住了,這樣可以解決公式多、難記憶的苦難。
再就是基本方法的掌握。衡量工程力學學得好與否的一個標準,就是看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破題能力是否較強。如果不熟練掌握工程力學的基本方法,滿足于聽得懂或抱有“抓考題、應付考試”的想法,則必定學不好,見到題目無從下手,決不可能取得好成績。原因在于工程力學中問題都對應于工程實際中的實物,而工程實際中的實物又是千姿百態(tài)的,并且對于同一個實物,若側重考慮的因素不同,則又可以抽象成不同的力學問題,所以工程力學中的題目可以變化多樣、舉不勝舉,抓到考題的概率是極微小的。因此,要想學好工程力學除了正確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外,一是要適當作預習,為聽課做準備;二是要保證課堂聽課的效果,作好課堂筆記,值得注意的是,同學們在聽課、記筆記時,應該注意老師講課的重點,記住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求解的方法,而不是抄老師的板書;三是課后復習,歸納總結,找出并掌握其中的一些規(guī)律。如:求解靜力學問題的方法,主要是“四步”,即取分離體、畫受力圖、列平衡方程(有摩擦時加列摩擦補充方程)、解方程;又如:求解動力學問題的方法也是“四步”,只是將靜力學中的“列平衡方程”改為“列動力學方程及運動學補充方程”;再如:解決材料力學中主要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求內力—內力圖—進行強度(剛度)計算,求內力的方法——截面法(截、去、代、平),不論受力、變形怎樣復雜,都可以用截面法求得內力、找出危險截面、從而方便地進行強度(或剛度)計算。
三、要勤用腦、多動手
工程力學的特點之一是習題多,并且有一定的計算量,在《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對課后作業(yè)的“最少習題數(shù)”作了明確規(guī)定,只有通過一定數(shù)量習題的練習,才能達到最基本的要求。此外,工程力學之所以“理論易懂,題難做”,也是因為其基礎知識看起來簡單,用起來卻變化多端,神通無窮。它能解決多少問題,就看各人掌握的程度和創(chuàng)新能力了。怎樣才能掌握和創(chuàng)新?像工程力學這門課程,不能只讀書本,而必須多做題,通過做題,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理解、消化、鞏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基本方法;訓練、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及數(shù)字計算能力;這樣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
在做習題時應該注意:切莫急于對答案,否則,將事半功倍。一般來說,做題時,首先要認真審題,分析此題是屬于哪種類型、需要用到哪些理論、有幾種解題方法;然后選用比較簡單或者自己掌握得比較好的方法去求解,最后用其他方法進行驗算。例如: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問題,可以列三個獨立的平衡方程,而平衡方程又有三種形式,分別是一矩式、二矩式和三矩式;求作梁的內力圖時,可以用基本方法、簡便法或疊加法三種方法;求解平面運動剛體上任一點的速度時,可以用基本法、瞬心法或速度投影定理法三種不同的方法。
不論用哪種方法,最后結果是唯一的。為了檢驗計算結果正確與否,可以用其他方法核算。
可見,在做題時,一定要認真分析,合理選用方法,才能迅速準確地破解得答案。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完成課堂布置的必做題以外,還應該爭取多做題,通過不同類型習題的練習,才能使自己對這門課程做到“見多識廣,熟能生巧,舉一反三”,以致達到“正確理解,熟練掌握,靈活運用”之目的。
四、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工程力學是人類長期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結晶。力學的基本規(guī)律,是人們通過長期生產實踐和大量科學實驗,經(jīng)過綜合、分析和歸納總結出來的。生產的需要促進了力學的發(fā)展,同時,力學理論又反過來推動生產不斷發(fā)展。所以,學習工程力學必須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加以檢驗。如:我們用板手擰緊螺母時,用大板手省力,而用小板手很費勁,這用力矩理論很容易解釋。又如一直徑不同的鋼桿,兩端受外力作用而拉伸,當力增大到一定值時,由經(jīng)驗可知,斷裂必發(fā)生在直徑較小的一段上,這驗證了衡量構件強度的物理量是應力。
五、注意力學實驗
工程力學中許多理論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如材料拉伸壓縮的力學性能實驗。我們做實驗時要認真觀察,記錄數(shù)據(jù),對實驗結果要仔細研究,用實驗來驗證力學理論的正確性,同時增強學習工程力學的信心。
六、結語
工程力學是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必修的技術基礎課程,作為今后將從事有關專業(yè)工作的工科學生有必要把它學好。盡管比較難學,但只要能認識它對后繼課程的影響,明確學習它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保證課堂的聽講效果,在學習中正確理解并熟練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認識做習題的重要性,自覺地多做習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主動思考工程力學中的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就一定能學好它。一定要有信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努力學好工程力學,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為后繼課程的學習,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海恒.如何提高中職生對于《工程力學》的學習興趣[J].職業(yè),2009,(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