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鳳林
【摘 ? ?要】思想品德是初中的基礎課程,開展該課程是學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之一。依據(jù)新課改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我認為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課本的相關知識、思想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利于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 ?知行合一 ?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25
初中正是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觀念的關鍵時期,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有效開展對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尤為重要。如何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并將正確的價值觀念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中,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孜孜以求的。根據(j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及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生活化教學是有效途徑之一。
一、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何為“生活化教學”?簡而言之,即貼近生活內(nèi)容及生活方式的教學方法。顧名思義,生活化教學要求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向?qū)W生灌輸課本上的死知識,而是要求教師采用靈活的方式,通過同學生探討生活中普遍可見的事情,從中發(fā)掘知識、滲透思想的一種教學方法。
陶行知老先生提倡“知行合一”,即不但要掌握知識,更要運用這種知識。這種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在思想品德課程上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初中正是學生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思想建設的關鍵時期,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任務絕不僅僅是使學生記住課本上的重要知識點、會條理清晰地做簡答題,更重要的是,要使初中學生理解思想品德課本中貫穿全書的道德思想,幫助初中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將正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滲透到以后學生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正確做人做事。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采用“生活教學法”的教學方法,因為這種教學方法真正堅持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將課堂教學活動放在生活背景下,激發(fā)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興趣,將課本的課程要求成功轉(zhuǎn)為學生的生活需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生活常識,在生活中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生活化教學的開展方式
(一)授課內(nèi)容的包容性與時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的授課內(nèi)容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念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若是僅僅教授課本的固定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授課內(nèi)容要具有包容性與時效性。
所謂授課內(nèi)容的包容性,是指教師能夠走出課本,從生活中取材,同時對學生因材施教,同學生一起分析生活中的常見事情,從中發(fā)掘出知識點,進而將思想建設滲透到學習中,確立學生作為生活與學習 的主體地位,真正陶冶學生情操。例如,在講解“珍愛生命”這一章時,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植物開始講起,從螞蟻、蜜蜂的群居生活到一粒種子的生命歷程,再到人類的生活方式……以生活中常見的生命做導入,然后一步步展開,討論生命對于世界的意義是什么,引導學生明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變得生動和精彩,因此生命之間需要相互關愛。進一步讓學生掌握人類的智慧及個人品質(zhì)、人生價值實現(xiàn)等因素使得人類生命的存在具有獨特性等知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情聯(lián)系到課本知識,使學生的學習貼近生活。
所謂授課內(nèi)容的時效性,是指除了課本內(nèi)容外,多聯(lián)系社會上剛剛發(fā)生的大事,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態(tài),而是真正學習與生活相結(jié)合。例如在講解“如何珍愛生命,延伸生命價值”一節(jié)時,學生們可以列舉“感動中國”中的人物事跡,通過這極具實效性的事例,剖析出我們需要珍愛生命,尊敬生命,要腳踏實地實現(xiàn)生命價值。通過解析生活中常見的努力工作、勤奮學習的事例,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更在于內(nèi)涵,作為學生需要努力扎實學習知識,作為工作人員需要認真努力完成工作,每個人各司其職,努力讓生命煥發(fā)光彩。通過這些時效性事例,由淺入深地分析,從表層事件到深層內(nèi)涵,將課本中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
(二)授課方式的靈活性與趣味性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實施生活化教學方式,那么只有授課內(nèi)容的改變是遠遠不夠的,靈活性與趣味性的授課方式能夠更好地促進生活化教學的成功。所謂授課方式的靈活性和授課方式的趣味性有異曲同工之意,兩者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而采取不同于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
授課方式的靈活性是相對傳統(tǒng)的簡單機械的授課方式而言的。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被簡單地作為被動接受,教師一味地將課本知識機械性地灌輸給學生,學生簡單地記筆記、背答案。這種授課方式使學習成為了一項機械化工作,而非“在知識界遨游”,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致使課堂效率并不高。而靈活的授課方式,則是采用與授課內(nèi)容相關的授課方法,隨機應變,改變往常課堂的枯燥乏味,保證課堂質(zhì)量。
例如,在講授“做情緒的主人”一節(jié)時,我不再采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念課本,學生劃重點的授課方式,而是將學生分“喜”、“怒”、“哀”、“樂”四種情緒小組,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組名,扮演角色。先通過PPT中的視頻,讓學生對喜怒哀樂四種情緒有直觀的把握,然后讓四組學生們設想,在自己所代表的情緒下做同一件事情,事情的結(jié)果會是怎樣。各組學生們紛紛進行頭腦風暴,顯然易見,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情緒去做,結(jié)果是有很大差別的,從而引入課本的知識:情緒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情緒可以提高人工作效率,充實人的精力,另一方面,情緒也可能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做出后悔的事情。因此,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堂課采用靈活的授課方式,選取學生們生活中常見的事例,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討論中學習,從生活經(jīng)驗中汲取知識,讓學生產(chǎn)生滿足感,大大提高了授課效率。
三、生活化教學的注意事項
雖然生活化教學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陶冶學生的情懷,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也有不足之處,一方面,教學內(nèi)容的廣泛性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容易使有些學生一旦思維擴散,很難再集中回課堂。另一方面,教學方式的靈活性,也容易使某些好動的學生過于興奮,難以控制課堂紀律。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積極引導,控制好課堂秩序,保證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生活化的教學能將生活與學習緊密結(jié)合,將價值觀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真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