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萍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得到加強,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教學氣氛得到活躍.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學生的活動引發(fā)我們的思考.
[關鍵詞] 學生活動 設計比較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6)17 0019
我校近期正在開展“師徒同研一節(jié)課”活動,由徒弟先備課,師父磨課,教研活動時再由徒弟展示,師父闡述磨課過程.筆者和徒弟共同研究的是“展開與折疊(第1課時)”(蘇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這節(jié)課.本文主要以課堂上學生活動的設計談談筆者的一些想法.
一、教學設計比較
活動一原設計:你會將下列幾何體展開成平面圖形嗎?先想一想,再做一做.
教師在課前已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圓柱體、一個圓錐體和五個正方體.學生在課堂上用剪刀沿側面剪開,展開成平面圖形,觀察并回答是什么圖形,課堂氣氛熱烈.
新設計:你會畫出下列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嗎?先想一想,再畫一畫.
學生在教師課前準備的課堂練習紙上嘗試畫出這四種幾何體的展開圖,教師巡視.等學生畫完后教師展示學生的結果,并根據(jù)巡視的情況,展示學生不同的畫法.
【說明】從活動一看,原設計中采用動手操作,剪開圓柱、圓錐得到它們的展開圖.雖然課堂上有聲有色,氣氛活躍,但對于學生的想象力缺乏鍛煉,缺乏思考過程.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會畫簡單幾何體的側面展開圖,如果學生已經(jīng)會畫了,就沒有必要在課堂上再花時間活動.新設計中要求學生直接觀察立體圖形,先想后畫.其實對于圓柱、圓錐的展開圖,在小學教材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學生對這一內容并不陌生,基本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畫出它們的展開圖.現(xiàn)在有許多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活動的設計以熱鬧為主,缺乏對學生思維的提升.
活動二原設計:如何把一個正方體的表面沿棱剪開,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嘗試剪一剪.
新設計:你能畫出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嗎?先想一想,再畫一畫.有困難時,能否借助你手中的正方體畫出更多的展開圖.
無需動手操作,學生便可在練習紙上畫出正方體的部分展開圖.當學生想畫出更多的展開圖而感覺困難時,就可借助手中的正方體通過操作想象得到更多的結果.
【說明】本課時的第二個重點是通過正方體表面的展開活動,認識多面體與它們展開圖的關系,豐富空間觀念,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原設計中學生是直接拿出正方體并剪出它的展開圖,這也是本節(jié)課很多教師采用的方式,課堂上學生討論熱烈,參與度高,也是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小看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新設計中采用讓學生先想后畫的方法,學生憑著自己的思維水平和空間想象能力能畫出部分展開圖,當感覺困難畫不出更多的展開圖時,可借助自己手中的正方體研究想象.課堂上很安靜,學生都在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關注學生,并對個別的學生進行指導.
二、思考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已有所改善,突出表現(xiàn)之一就是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明顯增加.那么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何設計,是每位教師需要提升的教學能力.筆者認為一個基本的活動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準教學內容,適當安排興奮點.學生思維、情緒的興奮點應該落在主要教學內容上,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關鍵之處設置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究的欲望.從時間安排上看,學生的主要興奮點應該在上課后5~15分之間,這段時間也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
(2)明確活動目的,設計好活動安排.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預設好學生各項活動,充分考慮活動的目的,針對每次活動的目標設計好活動安排.
(3)安排好活動次數(shù),突出教學重難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找準學生思維的起點、連接點和薄弱點,適當安排學生活動的次數(shù),突出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思維,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