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摘 要]提升生物實驗探究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追求更佳的教學效果和更高的教學效率。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展開生物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知識、梳理科學觀念并掌握探究方法,是提升生物實驗探究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初中生物 實驗探究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70118
提升生物實驗探究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追求更佳的教學效果和更高的教學效率。在這種訴求背景下,有的教師一味地加大教學容量,有的則強調實驗過程中的步履統(tǒng)一等;然而這些做法僅僅是灌輸式的知識重現(xiàn),無助于學生生物學習探究能力的真正發(fā)展。教師應從生物的課程特點與學生的思維特征出發(fā),著力提高生物實驗探究中學生智力、情感和態(tài)度的協(xié)同發(fā)展,讓學生主動地、活躍地沉浸到實驗探究活動中去,讓生物學習在實驗探究中綻放獨特光彩!
一、激其疑——關注實驗中的問題生成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實驗探究離不開具有疑問的思維。教師在指導學生展開生物實驗探究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將視角停留在學生如何“答”的訓練上,更要注重對學生“問”的指導與點撥,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果自發(fā)地產生疑問,并敢于和善于將自己的疑問表達出來,與同伴共同在實驗中探討,從而釋疑,讓實驗探究活動成為學生放飛思維的一個平臺。
例如,在進行“蚯蚓的飼養(yǎng)與觀察”這一實驗探究活動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挖蚯蚓的親身經歷,總結出蚯蚓陰暗、潮濕的生存環(huán)境;接著引導學生觀察蚯蚓的體形、體色等特征,由此產生認知矛盾,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如怎樣區(qū)分蚯蚓的前后端,有的學生認為蚯蚓身體較細的是前端,有的學生則認為蚯蚓蠕動時先伸出去的才是前端,大家為此爭論不休。這種思維上的沖突自然使學生產生了疑問,為后續(xù)實驗探究指明了方向,并通過實驗探究獲得了正確的結論,即蚯蚓離環(huán)帶近的一端是前端,在以疑促思中提高了實驗探究的有效性。
二、知其然——明晰實驗中的認知鋪墊
要實現(xiàn)有效的探究,就必須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探究”、“探究什么”和“怎樣探究”,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種情緒的推動下,他們才能主動地去想方設法在實驗中尋求答案。教師要按照學生的思維路徑來設計實驗過程,找準學生實驗準備階段中的認知起點,并在由“已知”到“未知”的跨越中,實現(xiàn)生物知識的正向遷移,促進生物知識結構的自我完善。
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這一實驗探究活動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地測量前,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下問題:①為什么要分別測量裸地、草地和灌叢中的濕度?②為什么要在同一地方分3處多次測量(三次以上)?③為什么要求出平均值?如何設計記錄數(shù)據的表格?這些問題的思考幫助學生明晰了實驗目的和實驗方法,初步理解了實驗要求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使得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保持正確的目標指向和環(huán)節(jié)步驟,為最終將探究數(shù)據制作成坐標圖奠定了基礎。
三、因其材——貼合實驗中的學情差異
由于認知基礎、智力水平以及生活環(huán)境等影響,學生在生物實驗探究中會出現(xiàn)層次不一、水平不等的現(xiàn)象。教師要尊重這種客觀差異,并努力改進實驗方式和探究方法,及時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眾多信息進行捕捉、利用和開發(fā),讓不同的學生在生物實驗探究中獲得不同層次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探究活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發(fā)酵現(xiàn)象的實驗”的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和行為傾向,教師有意識地設置了不同的實驗參與角度。如讓一些學生事先與家長一起嘗試著做一回饅頭,并將體會在課堂上與同伴分享,這樣讓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有了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一些學生帶來同一形狀同樣容積的礦泉水瓶子,做分組實驗時的容器使用,使他們也有了強烈的參與感;等等,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實驗探究中獲得積極的自我認同。
四、究其用——發(fā)掘實驗中的資源利用
新課程要求我們要具有廣闊的課程資源視野,不能僅僅盯著儀器設備,而忽略了周邊更為豐富、多樣的寶貴資源。這些生物實驗探究的可利用資源,不但更新奇、更生動,也更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經歷和生活體驗,讓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學生,都能在實驗探究中得到具體、生動的感知印記。
例如,在“皮膚的屏障作用模擬實驗”的探究活動中,由于此次生物實驗的特殊性,用直觀的形式,如劃破皮膚既不現(xiàn)實也不安全,所以需要利用結構相似的其他材料進行轉化模擬研究。教師發(fā)動學生的群體智慧,廣泛搜集各種實驗材料資源,如有的學生用蘋果作為實驗的主體,主要有新鮮和腐爛的蘋果各一個,牙簽、酒精以及可封口的塑料袋等,將新鮮蘋果上刺穿并劃出一道劃痕,用袋封好后置于黑暗、溫暖的地方一周左右,再進行對比驗證等。這樣,很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綜上可知,以學生為中心展開生物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知識、梳理科學觀念并掌握探究方法,是提升生物實驗探究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從而推動學生在生物知識海洋里劈風斬浪肆意遨游!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