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佐湖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是一門非常關鍵的學科,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可以從日常的習作教學入手。本文筆者通過總結多年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闡述了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幾點辦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提高;教學有效性
習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學中要不斷轉變習作教學的觀念,改進習作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時間深入探討了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一、拓寬習作素材獲取渠道解決習作無內(nèi)容的障礙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害怕習作的根本原因是無內(nèi)容可寫。通過長期的嘗試和研究,我認為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渠道去捕捉習作素材,解決習作無內(nèi)容可寫的問題。
1.從各種媒體上獲取素材
為了解決學生對有的事物不可能去觀察和對有的事物沒有細致觀察的矛盾,一是可拍攝和通過網(wǎng)絡查找資料照片用投影放大后讓學生反復觀察,然后讓學生寫作。二是通過課前拍攝錄像資料,課中播放給學生觀看,然后根據(jù)錄像寫作。如,有的動物、人物、景物是無法搬進課堂讓學生觀察的,錄像就解決了這一問題。三是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指導學生觀察后練習說話和寫作。如,在教學課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會寫”時,先指導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引導學生圍繞畫面按觀察順序進行說話練習。說清楚是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在做什么?再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猴子的動作、形態(tài),使畫面“活”起來,“動”起來。最后,練習用幾句話或一段話寫出來。
2.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取素材
生活中的習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人和物。本來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學生平時對周圍的環(huán)境、事物沒有留心,缺乏細致的觀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卻“不識真面目”。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些人和事,關鍵在于教師要引導他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給學生一些觀察的方法,如觀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著、神態(tài)和言談舉止進行觀察,去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等;如觀察植物,可通過視覺了解形狀、顏色、姿態(tài)等,可通過嗅覺去聞它的氣味等等。另外,老師還可引導學生及時捕捉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現(xiàn)象,作為習作的材料。
3.從學科課堂中獲取素材
學生的課堂除了語文課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學科課堂,只要稍加留意,課堂中的美無時不在,激情無時不有,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用心捕捉,巧妙引導,就會自然地捕捉到寫作素材,激發(fā)起寫作激情。比如,從音樂欣賞課上捕捉孩子們那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馳騁的情景;從快樂體育課中捕捉孩子們那忘我活動的場面;從美術課上捕捉孩子們的妙筆生花;從品德與社會課上捕捉孩子們撞擊出的一個個思維火花;從科學課上的一個個小制作、一個個小發(fā)明、一次次養(yǎng)蠶經(jīng)歷、一次次播種過程、一次次觀察發(fā)現(xiàn)中獲取習作材料。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同時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并及時引導,讓學生在激情滿懷中快樂作文。
4.從組織活動中獲取素材
要使學生習作有話可寫,又能寫出真情實感,必須有意識的把習作訓練與組織學生活動結合起來,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出學校、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拓寬視野,不僅豐富了習作素材,又培養(yǎng)了習作的興趣。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我經(jīng)常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如結合學校課程資源,在校內(nèi)組織開展打籃球、拔河、滾鐵環(huán)、跳繩等比賽活動;到校外組織參觀、訪問、春游、秋游、掃墓、賣報紙、公益宣傳等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感受,盡可能讓學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習作時,學生就會有話想寫,有話可寫,并能寫出真情實感。
二、創(chuàng)新習作訓練方式改進習作教學指導方法
1.讓閱讀和習作有機結合
我們要重視讀中悟寫,讀中學寫,體現(xiàn)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舉措。讀是理解吸收的過程,寫是表達輸出的過程,二者關系密切。讀是寫的基礎,因為運用語言文字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從閱讀中獲取的。只在習作課上講寫作、學寫作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習作能力提高也是沒有保證的。必須把練筆貫穿到閱讀教學中,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要而寫,形式要靈活多樣。
2.讓說話和寫話有機結合
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得從練習說話開始。對低段學生來說,說好話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學生遇事沒話說,有的說話過于簡單,有的怕在同學面前說,有的聲音小、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因此,在教學生識字和閱讀時應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說話練習。其次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說話的素材,豐富他們的生活和情感,為說話和寫話訓練打下基礎。再次是和家長配合,要求家長引導孩子多看各種有益的課外書、影片,多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多和孩子交流,訓練孩子大膽說話,逐漸訓練學生表達清楚。學生只有說得好,才能寫得好。說為寫作了準備,學生寫起來就會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寫話和習作之前,教師最好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啟發(fā)學生先說說,說好了再動筆寫。
3.讓記實與想象有機結合
想象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所以在習作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想、多想,展開想象的翅膀。比如在觀察某一事物時,引導學生可以去聯(lián)想一下它的過去和未來,想象一些跟它有聯(lián)系的事物。多讓他們寫想象作文,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他們自由想象的天性。低段教師可鼓勵學生續(xù)編故事、編童話、看圖寫話,寫由看到的到想到的事物等等;中高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自己的愿望、憧憬、發(fā)明,甚至科幻故事等。”想象是創(chuàng)造之母。”通過寫想象作文,培養(yǎng)學生敢想、愛想、會想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習作教學中利用說寫童話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一種好的舉措??梢越M織生課外大量閱讀童話故事,講童話故事,利用教材中的童話進行續(xù)編,給學生提供幾種事物或幾個詞語,讓學生練習編寫童話等等。這樣,孩子們的思維會撞擊出火花,寫出不同結局的童話故事。
提供習作水平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讓習作與評改有機結合也是不錯的方法,在此就不再贅述。只要教師都能嚴于律己,把心思投入到教學當中,就會發(fā)掘更多有效的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