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數學學習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當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時,他們才會積極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探究數學內容的真諦,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師要將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讓多姿多彩的生活實際成為數學知識的源頭,使學習數學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需要。通過充滿活力、富有生命的數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懂得學習數學的意義,體會數學的價值所在,從而萌發(fā)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喜歡數學。
關鍵詞:數學學習;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數學學習至關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因此,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儲備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掌握探求知識的方法,體驗發(fā)現、發(fā)明甚至創(chuàng)造的感受,調動學生探索研究未知領域的強烈愿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在每次上課前,我們要盡量讓學生有一個愉悅的心情,這樣他們才能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中。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欲望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探究數學內容中蘊含的真諦,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學生會在熟悉、感興趣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進而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問題。
記得在雜志上看到過一篇一年級“10的認識”的教學設計,情境的創(chuàng)設給我印象很深,其實學生在幼兒園時已經認識了“10”,可書本上還是有這個知識點作為新授,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興致高昂地聽課,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開展達到預期的目標呢?他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開頭: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到“9”這些數字,同時配上聲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睂W生瞪大眼睛看著動畫上的演示,這時老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站在一起,把學生的目光緊緊吸引住了。這樣自然地進入新課:“10的認識”的學習。我在教授時也模仿了這個教學設計,效果很好,學生很感興趣,很快就掌握并且課堂氣氛很好。這樣的問題情境教學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以看似平常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fā),積極地探尋和解決問題,以此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圍繞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合作探究活動
數學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體驗數學內容、數學思想,發(fā)現數學的結論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認識乘法”時,我巧妙地出示了一些加數不同和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讓學生計算,并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和交流,將這些算式分類,發(fā)現有一類加法算式很特別,它們的加數是相同的,再通過“擺小棒”的操作進一步強化“幾個幾相加”的概念,完成對乘法的認識,使學生在歸類中深刻地感受和領悟乘法的意義和表示方法。這樣的探究活動,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讓學生在探究、反思中有效地學習。
三、回歸生活,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
如果能將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數學才會是活動的、富有生命的,才能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學數學,怎樣在生活中用數學,萌發(fā)數學應用意識,真正喜愛數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要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興趣、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币虼?,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書本上學到的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
起來。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認識人民幣”時,我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商場,創(chuàng)設了一個“買文具”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顧客等角色,使學生在一系列模擬購物活動中認識常用面值的人民幣,并通過兌換人民幣的游戲,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等相關知識,加深了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親身體會了人民幣的作用,這樣,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又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深切體會到數學知識的作用,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意識,形成自覺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內驅動力。
四、適時適度的評價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評價記錄著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和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課堂上,我們要善用微笑的眼神鼓勵學生,勤用贊許的目光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如:“你的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發(fā)現了這么多問題!”“第一組的小朋友坐得最神氣!”等激勵性語言去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喜歡數學、喜歡上數學課,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巧設課堂練習,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課堂練習的設計,一方面要注重從實效出發(fā),對練習的層次、練習的方式等做科學安排外,另一方面要利用小學生善于模仿和表現的心理,適時、適地地安排一些游戲性、競賽性的練習,是增強練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看誰算得又對又快”“開火車小組比賽”等游戲性、競賽性的口答練習,既引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讓學生得到自我評價、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達到增添興趣、拓展思維、發(fā)展智力的目的。
六、結合課外學習活動,全方位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活動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二年級下冊“分類統(tǒng)計”學習之后,學生知道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將同一個事物分類,我讓學生課后分小組統(tǒng)計班級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然后制成一張表格,看看喜歡哪一類體育運動的學生最多,談一談體育活動對身體健康的益處。在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數學課外活動中,既可以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的能力。
在學習之余,我根據學生的愛好經常開展各種興趣活動,比如:口算比賽,編一道應用題,講一個數學家的小故事等,這樣的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也激發(fā)了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總之,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觀察,用心挖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孩子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教師營造的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展現自我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劉軍.在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創(chuàng)新教育[J].現代閱讀,201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