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摘 要】學前班是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生活的最后階段,對幼兒來說也是一個小小的轉(zhuǎn)折,從此以后,孩子就要進入一個更大的轉(zhuǎn)折——上小學,因此,學前教育的重點,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中我把班務工作的重點放在幼兒習慣養(yǎng)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激勵;規(guī)范行為;養(yǎng)成習慣;形成合力
一、表揚鼓勵,激勵行為
學前教育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機,學校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鏡,所以需要老師更要有耐心。耐心細致的進行教育,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給孩子贊許的目光。我一直擔任學前班的班主任和數(shù)學教學工作,學前班是學前教育的最后一學年,也是關鍵的一年,培養(yǎng)娃娃良好的品格,習慣,態(tài)度是這學期工作的重點。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于是我利用每周星期五最后一節(jié)課時,評選出這一周積極向上,講文明,懂禮貌,講衛(wèi)生,愛學習的好娃娃,頒發(fā)小紅花以此獎勵,以達到讓孩子們個個爭做能力強——“我的花最多”的好孩子。
二、教學兒歌,規(guī)范行為
學前班的孩子要養(yǎng)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上課、放學、作息、學具的保管等,都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因為學前班的孩子剛接觸課堂紀律,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所以要根據(jù)孩子的興奮點反復的練習。于是我將對幼兒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讓孩子誦讀,使其明白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讓他們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在不知不覺中行為就得到了規(guī)范和強化。
三、以身作則、指導行為
學前班的孩子年齡小,掌握的語言有限,懂得的道理有限,但是他們卻有著極強的模仿欲。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平時,我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時刻為孩子做好榜樣。如看到地上有紙屑,我隨手撿起來扔垃圾箱;當走路時,我總是靠右邊走,這一切孩子們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久而久之孩子們也行的起來了,看到地上的廢紙能主動撿起來。與孩子的交往,我堅持使用禮貌用語,時間一長我們之間,孩子們之間便形成了一種默契,禮貌用語,文明待人也成了孩子們之間很自然的一種習慣。
四、常抓不懈,養(yǎng)成行為
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節(jié)課,一兩天說說就行的他必須貫穿在我們?nèi)粘5恼n堂教學管理過程中,課堂中要以常規(guī)訓練為主線,加強對孩子課堂紀律,常規(guī),活動等方面基本行為準則的教育,要不斷地給孩子打氣,針對孩子的一些進步給予表揚,讓孩子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
五、家校配合,形成合力
教育孩子,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配合非常重要,于是我會不定期的和家長進行電話聯(lián)系,指導和督促家長配合我共同抓好對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齊抓共管,為孩子的進步一起歡欣,為孩子的存在一起努力!
一句話,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要付出我們的努力和心血,付出我們的關愛,任何孩子都會順利渡過這段時期,成功而自信的走向未來的第一步——小學生活,讓我們永遠相信一句話: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報。
參考文獻:
[1]林秀明.貫穿日?;顒优囵B(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J].新課程(上).2016(07)
[2]郝志敏.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考[J].才智.2015(02)
[3]任善愛.有效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5(32)
[4]麥翠瑩.如何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J].新課程學習(中).2014(08)
[5]彭茂紅.新入園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策略初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06)
[6]劉紹蓉.淺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