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
【摘要】現(xiàn)階段,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高中英語教學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技能。而在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時,一方面需要借助于英語語匯的具體表述,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附于本土及英語國家文化背景,以準確表達其含義。在此背景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本土文化,已成為提高高中英語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外研版英語教材為例,探究高中英語教學融入本土文化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本土文化 外研版教材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09-02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型,其在發(fā)展過程中與漢語一樣,也受到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在高中英語倡導學以致用的背景下,要在英語交流中準確表述其含義,需要在日常教學及學習中引入文化教學概念,在挖掘英語國家文化內容的基礎上,強化本土文化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以此來解決英語學習及交際中顯露出的本文文化缺失現(xiàn)象。
一、高中英語本土文化教學的提出
在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不斷加強的當代社會,國家之間的經(jīng)濟及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在語言交流中,受制于各國文化背景不同的影響,在交流中極易出現(xiàn)障礙及誤解現(xiàn)象[1]。英語是世界范圍內的通用語言,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下,我們可以較為準確地在英語交流中傳達及表述出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卻無法精確地將自身的本土文化融匯其中,形成了理論界提出的英語本土文化失語現(xiàn)象?;谶@一整體背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一方面應注重導入及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另一方面要強化本民族文化意識,通過多種手段將本土文化內容融匯貫通于教學實踐中,以此深化學生的雙重文化認知,增強其英語語言表達準確性。
二、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的特征、不足及其原因
2006年,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第三套高中英語教材,全稱為the New Standard English,我們稱之為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該教材在教材設計上摒棄了傳統(tǒng)的單元結構形式,轉而采用模塊來加以替代,每冊包含有6大模塊,各個模塊中保留原有的聽,說,讀,寫的基礎上新增Learning to learn,Cultural corner等內容,從這兩方面內容的增加上,我們可以看到,外研版教材開始重視文化教學的比重,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從外研版教材的整體布局上看,其中有多達24篇文章涉及到文化內容,但細細探究又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以中國本土文化為內容的文章較少,多數(shù)是借助于中國人名及地名來講述故事,尚未深入涉及中國文化、中國風俗、中國人文歷史等。內容模塊中真正以講述我國文化內容為主的文章比重極小,在教材的第三模塊中,以中國磁懸浮列車為主要內容的The fastest train in the world僅是個例。此外,在我國四大發(fā)明這一文化內容上,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只是在閱讀板塊中有所涉及,而造紙術及印刷術等內容則出現(xiàn)在了聽力板塊中。在外研版教材的第四模塊中,Cultural corner及Reading講述了狂歡節(jié)及嘉年華等概念,也即Carnival,在之后的Task環(huán)節(jié),布置了用英語讓學生對中國節(jié)日加以表述的任務,學生在沒有深入領會及學習中國文化的英語詞匯表述的基礎上,無法清楚準確地將中國文化加以表達,其設計初衷較好,但實施過程還需優(yōu)化。
探究其本土文化內容與英語教材連接不夠緊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及高中英語教學標準設置不夠嚴謹科學所致。我國本土文化中的眾多精華,如文學、科技、醫(yī)藥、地理、民俗等,都具備與英語教材內容有效銜接的條件,但在過度重視英語國家文化內容的背景下,我國本土文化所占的比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被極大壓縮,受此制約影響,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評價中,本土文化意識缺失問題就日益凸顯。
三、高中英語本土文化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高中英語本土文化教學中,應在導入文化內容時秉持適合性、層次性及實用性,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平等性。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可避免會牽扯到英語國家文化內容及中國本土文化內容的碰撞和交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厚此薄彼,而是要堅持平等性的原則,主張以開放交流的視野來對待兩類文化。2.雙向性。教師在采用本土文化教學策略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使其在學習中能夠在尊重兩類文化的基礎上,理解其中存在的文化屬性上的差異性。3.層次性。在本土文化的導入上,要根據(jù)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個體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地進行,逐步加大本土文化英語詞匯量的學習深度[2]。
四、以外研版教材為例,探究高中英語本土文化教學的策略
(一)以外研版英語教材為藍本,將本土文化加以充分挖掘及延展
外研版教材在文化內容的表述上更加全面,這從其增加的Cultural corner中就可得見,作為英語教材而言,其涉及的眾多內容都包含有顯性或隱性文化,現(xiàn)階段高中英語教學,其側重點仍然放在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及挖掘上,這是由于英語語言的本質特征及使用環(huán)境所決定,本身無可厚非,但在學習原汁原味英語詞匯的同時,可以充分將本土文化融入到具體的學習模塊中,使學生在獲取英語應用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其本土文化素養(yǎng)。
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1第三模塊中,其主要內容是“My First Ride on a Train”,主要涉及到某人的經(jīng)歷,教師在這一模塊的教學中,可以以中國文化歷史人物代入,如玄奘西游、鄭和下西洋等實踐,而在后續(xù)的讀,寫等環(huán)節(jié)予以跟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本土文化自豪感,激發(fā)其學習熱情。而在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4第六模塊中,其內容為“Unexplained Mysteries of the Natural World”,其中涉及到中西方文化中的尼斯水怪、喜馬拉雅雪人、恐龍、龍等內容,雖以強化學生對世界及自然的認知為基本教學目標,但其中的“龍”等中國文化象征物,可以引發(fā)學生極大的探究興趣。而“Cultural corner”主要以閱讀材料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在不同國家文化中“龍”的象征及背后的緣起,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精讀,提煉出其中的文化背景表述要點,通過讓學生進行分組對話及應答的方式,讓學生準確表述出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龍”的形象,而在隨后的Writing中可以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用所學詞匯及前期知識儲備,自主描述一種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物。
(二)豐富高中英語教學中本土文化的融入途徑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一方面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基本教學目標和任務,另一方面又需要開辟第二課堂,借助于學生的課外業(yè)余時間,鞏固其所學內容[3]。在高中英語本土文化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通過小組合作、情境創(chuàng)設、多媒體運用等形式將本土文化加以展示和強調,而學生要利用其課余時間,通過運用網(wǎng)絡及傳媒等渠道,整理本土文化內容,自主探究本土文化表述方式,遇到障礙及困難時,可以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出,由師生共同交流討論解決。
例如,外研版高中教材必修2第五和第六模塊,涉及到“Newspapers and magazines”和“films and tv programmes”,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閱讀相關的英語報刊及雜志;觀看CCTV9英語頻道及CCTV10科教頻道;利用網(wǎng)絡查閱下載我國文學名著、戲劇、話劇的英文版本等多種方式,豐富高中英語本土文化融入途徑。而在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選修7第五模塊中,主要涉及的內容為“Ethnic culture”,是以日記的形式向外國人介紹云南,其中的本土文化內容主要是采用英語表述我國少數(shù)民族風貌事物。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電視、宣傳片、圖書館書籍等,先行對少數(shù)民族的事物及風俗加以熟悉,然后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扮演游客及導游,著重強化本土文化中的重點事物的英文表述,由教師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學以致用領悟我國本土文化與英語文化間的差異及語言轉化技巧。
(三)強化師生高中英語本土文化觀念
作為教師來說,其應對自身的文化知識及文化素養(yǎng)加以提高,發(fā)揮其傳播本土文化及國際文化的作用,使學生理解并正確認識本土文化與英美文化間的差異性和共通性,培養(yǎng)其運用不同文化展開英語交流對話的能力。作為學生來講,其應注重在英語學習中對本土文化內容加以整理及積累,積極參與到英語文化角等實踐活動中。例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選修7“Literature”、必修4“Great scientists”、必修5“Carnival”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我國文學成就、科學家、節(jié)日內容加以貫穿,使學生能夠通過對本土文化人物及內容的學習,達到積淀文化素養(yǎng),提升本土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效果。在提升高中學生本土文化觀念上,外研版選修7第六模塊可以發(fā)揮其內容上的優(yōu)勢,這一模塊的內容主要圍繞“Cultural heritage”展開,是讓學生在學習狀語從句及虛擬語氣的基礎上,著重用英文表述中國各種文化。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根據(jù)其生活區(qū)域的文化遺產(chǎn)為內容,在課堂中進行口頭表述,一方面在英文表達中鍛煉學生準確用詞及從句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淀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其本土文化表達技能。
五、結語
語言承載著文化,是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作為高中英語教學來講,應轉變原有的英美文化為主導的教學思路及學習策略,一方面對教材加以完善,另一方面要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多種方式導入本土文化,在充分掌握英語表達技巧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羅遞敏.對高中英語課堂中中國文化教學的定性調查和研究——以昆明市某重點中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6):116-118.
[2]章云波.高中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J].中學英語園地:教研版,2011,(6):86-87.
[3]王卉娟.英語教學中的雙向文化導入[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0,(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