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濃圖
【關鍵詞】個性化 批改 寫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A-
0050-01
作文批改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批改習作的任務重,很多教師往往疲于應付,而學生只看結果,不關注批改的內(nèi)容,導致作文批改失去了應有的意義。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的作文批改應突顯個性、增強實效性。以下,筆者結合具體做法探討個性化批改學生習作的策略。
一、采用新穎的批改符號,吸引學生寫作
一些小學生一提到寫作就頭疼,談起作文就“色變”,主要原因是在心理上產(chǎn)生抵觸情緒,潛意識中告訴自己作文難寫、寫作沒意思,自然不會關心教師如何批改自己的作文。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有效的策略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改變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在批改小學六年級學生的作文時,由于學生經(jīng)過幾年的寫作訓練,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寫作基礎,作文中出現(xiàn)錯別字、語病的情況比較少了,教師可以避免用“叉號”“刪除號”等生硬的符號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改正錯誤。對于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錯字、錯詞和病句等,教師可用“——”畫出,用“?”標注的方式讓學生拿到作文后第一時間閱讀、檢查、改正。對于文中貼切優(yōu)美的語句,教師可以采用“!”作標注,語句表達得越好就多用幾個感嘆號。學生們每次拿到作文時就會先看看有多少個“!”,再比一比誰的感嘆號多,再根據(jù)作文中的“?”提示查閱字典,或者請教老師、同學查找正確的答案。這樣教學,教師采用簡單的標點符號作批注,給學生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樂趣,增強其寫作自信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寫作練習。
二、活用批改形式,指導學生有效寫作
批改文章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寫出更好的文章,這就需要學生在評改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沿用作文批改的老套路,每次作文的批語都是同一個“模子”,學生看多了自然厭煩。教師需要變換花樣,靈活運用眉注、尾注的批改形式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與技巧。比方說,在批改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時,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作文,教師采用結尾大段批語總結的方式,會讓很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教師可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小星星”的標志在作文結尾處畫上小星星,如五顆星代表優(yōu)秀,四顆星代表良好,三顆星代表合格等,并附上簡潔的批語讓學生準確了解這篇作文寫得如何。對于作文中精彩的部分,教師也通過畫小星星的方式進行批注。例如,有的學生在描寫喜歡的文具時用一個謎語“扁扁舌頭尖尖嘴,要想說話先喝水”作開頭,教師在此處打上一顆小星星,批注道:“這樣開篇別出心裁,很精彩!”類似的批改方式突顯了學生的優(yōu)點,引導學生掌握作文開篇布局、遣詞造句的一些技巧,讓學生體驗了寫作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梢姡處煹淖魑呐Z應創(chuàng)新求變,讓學生感覺新鮮有趣,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建議,去體驗寫作的快樂。
三、多用鼓勵性語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恰當?shù)墓膭钸h比嚴厲的苛責更能收獲有效的教學效果。在作文批改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不足,多用鼓勵性的語言指正作文的缺點,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有些學生作文寫得較差,如語句不通順、前言不搭后語、錯字連篇等,教師要耐心地閱讀作文,找出文章的閃光點,或者通過與學生前幾次的作文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給予學生真誠的表揚和認可。有一名學生在寫《我的自畫像》時,開篇寫道:“我叫李小強,今年9歲了,讀小學三年級?!边@樣的作文開篇盡管沒有特色,但對于平常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他能夠清楚地介紹自己,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教師應肯定學生的進步并適當鼓勵:“能夠清楚地介紹自己,很不錯!老師期待你下次作文有更加精彩的表現(xiàn)!”有些學生平常作文寫得不錯,偶爾會態(tài)度散漫、應付了事,教師既要指出學生的問題,又不能打擊學生,而應在批語中鼓勵學生:“你一直是個認真踏實的孩子,這次作文體現(xiàn)不出你的水平,下次要注意!”這樣的批語把批評轉(zhuǎn)化為鞭策,讓學生欣然接受,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總之,教師對學生習作的批評應立足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短小而精辟,講究策略與藝術,創(chuàng)新方法與形式,突顯個性和實效,讓作文批改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開啟學生寫作的大門。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