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鵬
摘 要: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與社會學科及自然學科相互關(guān)聯(lián),并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問題中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同時,新課程標準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本文從正確認識高中地理新課程、提升教師自身素質(zhì)、新課程教學施行方法三個角度,分析了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
關(guān)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5-0385-14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29
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其對高中地理的準確定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有新課程主流意識,不斷提升教學素質(zhì),竭盡全力完成教學任務(wù)、達成新課程育人目標。
一、正確認識高中地理新課程
(一)教材內(nèi)附多幅圖片,使地理知識更具直觀性
根據(jù)不完全記錄,高中每個年級的地理教材皆最少含有150余張圖片。其中,每個章節(jié)的圖片在17-60張之間波動。
(二)大量設(shè)置思考問題及活動,促進師生溝通交流
仔細研究地理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新課程里所涉獵的思考問題及活動,都是以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chǔ)而設(shè)置的。它們的存在,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知識重點、與教師平等交流等搭建了橋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角。
(三)增添了許多閱讀材料、案例
通過在教學中增添更多的材料和案例,擴大了信息量,對拓展、延伸、深化課堂頗有益處。
新課程中提到的許多材料、案例都具有代表性,所包含內(nèi)容廣泛、豐富。它們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彌補了教材缺乏實證、應用的不足。
(四)每章節(jié)后都設(shè)有一個“問題研究”
“問題研究”形式各樣:查詢收集月球資料,分析市區(qū)溫度高于郊區(qū)溫度并提出相關(guān)建議等,鼓勵學生化知識為實踐行動。
(五)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將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guān)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行為的變化。提倡多種評價手段、評價方式、多元評價目標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二、提升教師自身素質(zhì)
(一)提升教師的思想素質(zhì)
教師要快速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質(zhì)量觀念。教師通過參加高中地理新課程課改會議、校教研室舉辦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知識培訓班等的學習,才能具備掌握高中地理教學重點,更好地為教育學生服務(wù)的實力。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
除了快速系統(tǒng)地掌握新課程變更的內(nèi)容,教師還要不斷革新講課技巧、加強網(wǎng)絡(luò)使用能力以適應新課程。同時,教師還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創(chuàng)新、探究授課方法。另外,教師還要學會并擅長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
三、新課程教學施行戰(zhàn)略
(一)打造探究式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首先,教師給學生打好心理預防針:地理知識很簡單,可以輕松掌握,只要學生認真聽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1.將課程標準化整為零,分解成小目標。學生依次攻克每個小的學習目標,獲得一定的自信,而后再進行更深入的學習。這種循序漸進的學法,可以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輕松自如。
2.制作精美課件,將模型、圖片、視頻等合理利用,打破“填鴨式”課堂的沉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中,圖片的直觀性、趣味性、新穎性、創(chuàng)新性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理解知識、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深入挖掘地理學科潛在的知識趣味性,并對之加以潤色,以提高教學成果。
(二)加強管理,提高教學成效
由于新課程在內(nèi)容和課堂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巨大改變,在施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例如,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內(nèi)容方式的改變,課堂氣氛比較熱烈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于學習。課堂變得有趣了,但是學生學到的知識少了。如此下去,學生很難應對作業(yè)與考試。為了根治這個問題,學校對教學方式、學生日常評價等重新制定了新規(guī)則,來保證新課程有效施行、學生能夠牢固掌握知識。
(三)注重資源共享與團隊合作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且關(guān)于新課程改革的資料極度匱乏。教師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優(yōu)質(zhì)高效地完成備課、課件制作等?;诖?,教師之間、教師與學校之間應該加強溝通交流與合作,摒棄單兵作戰(zhàn)的習慣,通過資源共享、團隊合作等方式提升工作質(zhì)量水平。
(四)注重教學方法的繼承與革新
新課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不意味著完全淘汰傳統(tǒng)的教學體制。教師應該有選擇性地繼承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筆者總結(jié)了三種教學方法:
1.講述與理解結(jié)合的方法。地理學科中有些概念知識比較抽象、復雜難以領(lǐng)會。在講到“冷熱引起大氣運動”“地球的運動”的時候,教師先灌輸式地講授它們的概念,然后預留一部分時間供學生體會其含義。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使學生掌握知識。
2.自主探究學習。對于教材中比較簡單的章節(jié)內(nèi)容,學生完全可以自學并理解掌握知識。例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氣候全球化”等,教師可以引導通過查詢資料獨立學習、以小組形式討論學習等方式完成學習。對于疑惑的知識,可以向教師求助。
3.在實踐中學習。高中地理中,某些內(nèi)容是可以通過自主操作學習的。在學習“熱力環(huán)流”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做實驗對知識進行強化。另外,有的知識還需要查閱其他學科加以鞏固,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就可以去圖書館、計算機房等搜尋資料。這種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高效地開展課堂教學,還需要繼續(xù)探索、研究。廣大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正確認識、深刻理解新課程教育的特點,打破傳統(tǒng)教育思維,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等,竭盡全力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提高我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水平,做出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姜繼承.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8).
[2] 王海虹.論新課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赤子,2015(10).
Abstract:Geography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connected with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the contemporary issues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eanwhile, it has brought serious challenges to teachers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This paper from three angles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y new curriculum,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analyzed how to conduct high school geography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Key words: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high school geography; high-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 責任編輯 金 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