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丹(四川省米易中學校)
?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馬小丹
(四川省米易中學校)
摘要:近幾年,國內數學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小組合作也逐漸成為數學教學的主要形式。因此,提出一些增加小組合作效率的可行性建議,旨在為增加數學教學水平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客觀評價;獎勵
小組合作是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fā)高中生對數學的研究興趣,并增強數學的教學質量。因此,研究小組合作的運用形式,對推動數學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在分組前,教師應對每位高中生的特點進行了解,包括數學水平、協(xié)調能力、領導力、細節(jié)處理能力以及總結能力等,確保每個數學學習小組都能分工明確。例如,在布置關于幾何知識的學習任務時,可將一些幾何知識較強的高中生分別分配到各小組,并將一些領導力較強的高中生分別作為每個小組的組長,再將一些學習事項告知,讓他們自行安排組內成員的學習任務。如此一來,不僅能提高各小組的學習效率,還能鍛煉各成員的實踐能力。
在合作學習期間,一些數學水平較差的組員往往參與不到小組的學習之中,這就拉大了學生之間的差距。針對這一點,教師不應布置大量難度較大的數學課題,應適量增加一些難度適中的課題,讓數學水平較差的學生也能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
一般來講,組長以及學習代表是每個小組表現(xiàn)較為突出的成員。但教師不能一味關注這類學員的表現(xiàn),還應挖掘每組其他成員的閃光點,客觀地評價每組成員的表現(xiàn)。例如,對于負責收集學習資料的組員,教師可觀察這些組員是否能夠為組內成員提供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對于負責總結學習成果的組員,教師可分析這些組員是否能夠將研究結果清晰準確地進行表達;對于各組組長,教師可觀察這些組長是否能夠合理協(xié)調各成員的學習任務。
在各小組完成合作任務后,教師應對小組給予豐富的獎勵,以便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對表現(xiàn)最好的學習小組,可給予組員適當的物質獎勵;對進步最快的學習小組,可給予組員一定的精神獎勵。同時,增加競爭制度,每周或每月評選表現(xiàn)最佳的學習小組,并將組內成員的名字貼在墻上,以此激勵其他組員。
總之,小組合作對提高高中生數學水平有著積極意義,教師應掌握分組技巧,并增加獎勵制度以及競爭制度,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合作模式的作用。
參考文獻:
王光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教育,2014(20):137.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