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明
【摘要】 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思考、積極探索,實現(xiàn)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方式轉變.
【關鍵詞】 精心設計;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
現(xiàn)代教育觀念強調以學生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僅是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 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shù)學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方式轉變.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參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 因此,在學習新的課程之前老師必須精心創(chuàng)設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用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達到最佳境界. 設計一些讓學生自己來動手的教學活動,便可以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做一做拋硬幣的實驗,體會正、反面出現(xiàn)的頻率大??;做立方體、圓柱、圓錐、棱錐等模型,使他們知道了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并且也了解這幾種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形的特征,對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測量圓周和直徑的長度,以及計算它們之間的比例,可以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圓周率……在動手做實驗或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學生們互相討論,分工合作,老師從旁進行指導,可以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在活動中,我還發(fā)現(xiàn)部分同學平時學習并不十分突出,但動手能力很強,他們課后還制作了很多立體圖形送給老師作教具,這樣的課堂教學十分輕松,學生們在玩中學,做中學,既可以學習到豐富的知識,又鍛煉了動手能力,課堂中師生一起動手氣氛非常融合. 這樣創(chuàng)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的調動起來,老師也不用擔心學生一上課就會走神而組織教學,學習效果自然加倍. 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的情境是至關重要的,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融入情境中學習.
二、精心設計,主動參與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習”是孩子的天職. 引導他們主動動手操作,激活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應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識的來源與發(fā)展,體驗到參與學習的快樂,思考的樂趣.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 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 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主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這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 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并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 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了解長方體的特征.
3. 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導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征.
4. 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正方體.
通過這樣的設計教學,學生經過實際的操作,仔細的觀察,積極的思考,將其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啟迪了思維發(fā)展,達到了數(shù)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歡快有趣的動手活動,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學習的整個過程. 這樣,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促進了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主動發(fā)展.
其次,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多進行自我嘗試. 數(shù)學知識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新的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擴展. 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方法,嘗試解決新的問題,通過自己正確的推理、判斷、概括,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戰(zhàn)勝困難,解決問題,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例如,在學習“9加幾”時,我開門見山地揭示課題,直接出示例題“9 + 3=”,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然后相互交流,展示過程. 最后進行評價歸納,在評價中對于能夠直接口算出答案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 知道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2等于12. 并在進一步的評價中使學生知道可以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2等于12,主動參與學習“湊十”的計算方法,能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更加熱愛學習.
三、巧設練習,強化參與
練習是形成和鞏固學生數(shù)學認識結構的過程,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能誘導學生回顧反思,強化參與,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思維能力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 練習中層次分明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名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 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 在教學中,針對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fā),有題可做,全員參與. 如,在教學分數(shù)應用題時,出示了這樣四個題目:
在練習時,讓學習程度中下等的學生做第1,2題,中上水平的同學在做完1,2題后,再開動腦筋做第3,4題. 這樣,不僅使多數(shù)學生能“吃得了”,而且使少數(shù)學生能“吃得飽”. 這樣的分層練習不但在課堂上進行,在課后的練習中,也采用這樣的方法. 有能力,學習好的學生留一些難題,中、下等的學生留一些較簡單的習題.
2. 練習中抓住本質
數(shù)學知識是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組織在一起的,而學生辨別知識能力較弱,對知識易產生混淆,因此,教師應針對情況進行歸納整理,揭示本質. 例如,我在復習分數(shù)應用題時,設計練習如下:
實踐證明,容易混淆的概念,規(guī)律,通過對比練習學生掌握得比較好. 在教學中要對課堂練習進行精心設計,做到目的性強,層次分明,突出重點,形式新穎,有利于學生在練習中輕輕松松地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運用知識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實施它的有效策略,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形式與實質的關系,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