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來
?
讓“三主”閱讀激活語文學習模式
□吳春來
【摘要】文章針對當前語文學習的種種不良現(xiàn)狀,提出以主問題激活學生思維、主活動展開語文實踐、主題閱讀豐富語文內(nèi)容的“三主”閱讀模式,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潤澤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模式;三主;語文學習
1978年,呂叔湘在《人民日報》撰文大聲疾呼:“十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shù)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是不是應該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用較少的時間取得較好的成績?”
30余年一晃而過,而語文教學的癥結解決了嗎?30年來,各種語文教學理論風生水起,動輒觀摩,或是賽課,好不熱鬧!學生的語文學習任務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發(fā)沉重。難怪陳鐘樑老師說:“現(xiàn)在的學生活得真累!”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大打折扣。原因何在?長期以來,語文學習按部就班、單調(diào)乏味、應試戰(zhàn)術、唯分是舉的不良現(xiàn)狀始終沒有得到扭轉,學生思維不活、語文實踐闕如、語文閱讀淡化,成為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的種種不良現(xiàn)狀,筆者不揣淺陋,談談多年實踐的“三主”閱讀模式,以求教方家。
一次,筆者聽一節(jié)市級優(yōu)質(zhì)課,執(zhí)教者連續(xù)拋出十多個問題,問題零碎、膚淺,弄得學生茫然無措,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教學過程是一個有機整體,有開始,有發(fā)展,有高潮,有尾聲,而整個過程是思維的過程,不可割裂。好的教學恰如一條美麗的珍珠項鏈,串連起這條項鏈的主線就是教學中的“主問題”。主問題,可以衍生教學追問點、呈現(xiàn)問題照應點、營造課堂興奮點、促成學生活動點、留下思維空白點,形成一張縝密的思維網(wǎng),在教學中巧妙的主問題設計可以精簡教學過程,激活學生思維,喚起學習興趣。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因其用典較多,學生閱讀起來難度頗大,于是許多老師采取梳理典故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歌,這樣的教學思路雖清晰,但缺失思考的支點,無法點燃學生思維。筆者執(zhí)教此課時,從最后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入手,問作者為何發(fā)出如此長嘆?問題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迅速閱讀文本,開始探究。有學生說,江山依舊,像孫權、劉裕這樣的英雄已不在,故長嘆。有學生說,當權者韓侂胄貿(mào)然出兵,讓人長嘆。也有學生說,當時老百姓忘記了國恨,不得不使人長嘆。整節(jié)課始終圍繞一個主問題展開,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好的主問題設計立足于學生的自主思考,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從而告訴我們,教學當從思維著眼,重在啟發(fā)、引導,帶領學生走向?qū)W習的大海。
語文實踐是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經(jīng)驗所積淀形成的“語文學習之道”,它是通過聽說讀寫、觀察、思考、感悟、體驗、質(zhì)疑、探究等系列活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和正確地運
那么如何才能規(guī)避此種現(xiàn)象呢?筆者在教學中運用語文主活動的方式有效展開了語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活動即課中主要活動,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占有時間、進行有形式也有內(nèi)容的學習語言、習得技巧、發(fā)展智能、訓練思維的操作演練”。
比方在執(zhí)教《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時,筆者要求學生模仿梁啟超先生演講,看誰演得像。學生們紛紛走進文本,細讀描寫梁啟超先生演講的段落。由于大家讀熟了文本,咀嚼了語言,表演起來活靈活現(xiàn),極富藝術感染力,梁任公的形象如在目前。
再比方在執(zhí)教《雷雨》時,筆者要求學生展開辯論:周樸園到底愛不愛侍萍。學生揣摩文段,批注閱讀,靜心思考,分別從男性角度、家長角度、資本家角度闡述了各自的觀點,頗有深度。
主活動設計必須依托文本,讓學生貼著文本說話,既要讀懂文本,也要欣賞文本,更要再現(xiàn)文本,由此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主題閱讀是為適應新課程標準和新語文教材實施的需要、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特點的一種閱讀方式?!罢Z文主題閱讀”指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根據(jù)實際學情,就某個主題進行深入、廣泛閱讀的一種學習方式。于漪老師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博覽是補充;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博覽是應用。一定要讓學生‘嗜書’,不‘嗜’必然知識淺薄,視野狹窄。學生嗜書的感情不是天生的,靠引導,靠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嗜好,就等于幫他們找到源遠流長的知識的泉眼,并且讓學生在人類、社會、生命的層面上來學習語文?!敝黝}閱讀就是要學生博覽奠基,喚起他們追尋真、善、美的情懷,最終構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園。
筆者在執(zhí)教宋詞單元時,曾展開主題閱讀進行教學,針對單元主題,專門指定閱讀書目,如確定了“大江東去蘇東坡”“金戈鐵馬辛棄疾”“梧桐夜雨李清照”“白衣卿相柳三變”等閱讀主題,通過作者傳記、經(jīng)典詩詞的閱讀,學生對古典詩詞閱讀有了質(zhì)的提升,同時喚起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主題閱讀也可以讀書報告會形式展開,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閱讀體會口頭表達出來,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聯(lián)想等思維能力,也可以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由于學生喜歡上了閱讀,讀書報告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有的學生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的學生本色質(zhì)樸、有條有理,有的學生溫文爾雅、處亂不驚,有的學生慷慨激昂、意氣風發(fā)。如一次讀書報告會上,一學生聲情并茂地說道:
曾感傷于“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無奈,也曾驚嘆于“不是人間富貴花”的高潔。他的才情、詩意,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一個不食人間煙火,一個不渴慕布衣清歡,一個只思冰天雪地、三秋落葉的柔情似水的才子,又怎會在意仕途的不順?又怎去渴求那所謂的榮華富貴?在我看來,他擁有一顆如雪的心,即使處在一個集富貴與榮華、顯赫與威望的家族之中,他依舊保留著那份高潔的情懷——一種不流世俗、與世無爭的情懷?!段黠L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這本書,講述了納蘭容若不凡的一生,作者用禪意、空靈、優(yōu)美的文字,勾勒出一個至情至性的才子,將他的生平娓娓道來。
讀書報告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口才,更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葉圣陶先生曾說,“以我自己學習語言的經(jīng)驗看,得自課內(nèi)與課外的比例是‘三七’開,即大概30%得自課內(nèi),70%得自課外?!闭Z文主題閱讀把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解放出來,依據(jù)課標要求開展系統(tǒng)的海量閱讀,不僅豐富了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更潤澤了學生心靈,提升了境界。
參考文獻:
[1]吳春來.語文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的五個關鍵點[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2,(9).
[2]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253.
[3]于漪.于漪與教育教學求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75.
[4]吳春來.十年非常語文夢:孤舟話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3:7.
(組稿:程振理編輯:趙悅)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0-0020-02
作者簡介:吳春來,湖南省語文特級教師,湖南省永州市語文教研員,中華語文網(wǎng)名師,倡導“樂—幫—導—讓”四字教學。用語言,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式。它是針對傳統(tǒng)的重教輕學、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來說的,旨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和享受學習。在平常教學中,老師們往往忽略了語文實踐。一是教師過多的“講”和“問”及一些非語文活動占據(jù)了課堂,占用了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時間;二是遠離文本,學生不著邊際地紛紛議論,取代了學生的個人閱讀實踐;三是語言學習意識淡薄,注重內(nèi)容的分析,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不能有效地在語言實踐中積累、模仿、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及其表達方式,以至于語言表達能力很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