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平
摘 要:討論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關鍵詞:討論法;歷史教學;應用思考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討論法”能讓學生在相互探討與辯論中得到啟發(fā),從而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一、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開展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且在歷史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的內容來選擇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共同參與到討論中。在課堂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地位,站在引導者的位置上,引導學生學會怎樣分析問題與理解問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另外,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每組學生向另一組進行提問,再由組員進行探討,這樣就會得到問題的答案。
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在開展討論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預習對于課堂來說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一些學生在自學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即便是進行課堂預習,也回答不出課上的問題,這樣就使課前預習過于形式化。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過程中,要教導學生怎樣進行預習,從而幫助學生抓住預習的重點,提高預習的效率。
三、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討論中去
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抓住課堂的主體,從中心出發(fā),同時還要發(fā)揮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在開展課堂討論時,教師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讓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另外,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節(jié)好課堂氛圍,讓學生運用自己的大腦,盡可能地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來進行討論。
四、在課堂討論完成以后,教師要注意做好課后總結
在學生發(fā)表完自己的最終看法以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獎勵,同時還要豐富最終得出的結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還能豐富自身的知識。對于存在不同意見的學生,教師也要及時幫助學生進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這一內容,這樣在下次的討論中,學生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談論中。
通過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討論法,能讓學生抓準問題的重心,活躍課堂的氛圍,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認識,同時還能有效地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