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清
【摘要】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教學內(nèi)容主要著眼于文言知識的講解,教學過程模式化,教學方法單一。改善文言文教學,需要依據(jù)文言文“一體四面”的特點來建構(gòu)合宜的教學內(nèi)容。本文通過《師說》一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的課例研究,進行了重構(gòu)文言文教學內(nèi)容的實踐嘗試和理念探討。
【關(guān)鍵詞】文言文;教學內(nèi)容;教學設計;師說;課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言文教學處于重要的地位,但是文言文的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概言之,學生對文言文缺乏學習興趣,且存在畏難情緒;老師缺少有效的教學設計,教得疲憊乏味。在實踐中,文言文教學形成了“字詞解釋——翻譯——疏通文意——文言現(xiàn)象歸納——背誦”這樣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引導學生學習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力求做到“字字落實,句句過關(guān)”。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是否合理?文言文到底應該“教什么”“怎么教”?面對文言文教學的這種現(xiàn)狀,如何從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加以改善并有所突破?
本文運用課例研究的方法,以蘇教版必修一第二專題中的文言文名篇《師說》為例,通過教學設計及反思來討論文言文教學內(nèi)容確定的一些基本問題。
教學目標
1.掌握“傳”“師”“從”等多義實詞的意義和用法。2.積累“也”“則”“于”“乎”“所以”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3.正確認識文中有關(guān)“尊師”與“重道”的觀點。4.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虛心求教的美德。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疏通文中字詞句,整體把握文章思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研讀第一段
1.提問:本段可分為幾層?概括每層大意。明確:本段可分三層,前兩句為一層,總說教師的職責;三四兩句承“解惑”,談從師的必要性;最后三句承“傳道”,談?chuàng)駧煹臉藴剩匆浴暗馈睘閹煛?/p>
2.提問:本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確:本段運用了下定義、作結(jié)論的方法來說理。文章一開頭就斷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并下定義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又鴱倪@個定義出發(fā),由“解惑”說到“從師”。經(jīng)過一番推論,又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jié)論。其間層層銜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貫通,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3.學生背誦第一段。
(二)研讀第二段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課文。
2.提問:本段內(nèi)容可分幾層,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明確:本段分三層,即三組對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恥學于師”的流俗。作者先以“古之圣人”和“今之眾人”進行對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結(jié)論,再以擇師教子和自身“恥師焉”作對比,得出了“小學而大遺”的結(jié)論,最后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對比,揭示了尊卑貴賤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現(xiàn)象,發(fā)人深思。
3.學生默讀課文,畫出議論或抒情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借以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4.學生背誦第二段。
(三)研讀第三段
1.學生朗讀。
2.提問: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明確:“圣人無常師”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nèi)行人學習,在這方面,孔子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韓愈從“圣人無常師”出發(fā),針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很有進步意義。
3.學生背誦第三段。
(四)研讀第四段
1.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明確表示了他的立場?明確:“不拘于時”,表示他反對“恥學于師”的壞風尚?!澳苄泄诺馈保硎舅澇梢缘罏閹煹膹膸燂L尚。
2.提問:“古道”中的“道”指什么?明確:儒家道德。
3.提問:本段的作用是什么?明確:說明了寫作緣由。
4.學生背誦第四段。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以及重點字、詞、句的翻譯。
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內(nèi)容是從字詞到翻譯再到文本分析,字詞、翻譯、文言現(xiàn)象面面俱到,看似比較完整。但是從整個教學現(xiàn)場來說,學生只是被動參與我的課堂,機械記憶我所講解的文言知識以及課文翻譯。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文言文教學方式,被動接受教師灌輸?shù)囊磺形难灾R。從我的教學過程看,走的也是文言文教學的模式化之路。沒有教出此篇文章個性的東西、獨特的一面。于是便對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想法與懷疑。《師說》這樣一篇文言文到底該“教什么”“怎么教”?
之后,我從王榮生教授《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這本書中得到啟示。王教授指出,文言文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應該依據(jù)文言文的體式,而文言文的體式,包括文言、文章、文學、文化,一體四面,相輔相成。所以文言文的教學應該有四個層面相統(tǒng)一的教學內(nèi)容。針對這樣的觀點,我努力擺脫僵化的教學模式、陳舊的教學方法,力求教出這篇文章內(nèi)在的、特有的一些教學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宋冬生.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