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環(huán)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大量寶貴的生成性資源,通過對其的深入開發(fā)以及有效利用,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成性資源是課堂重要資源,并不是教師預期教學任務。新課堂中,有效利用生成性資源,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本文筆者即對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相關問題予以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成性資源;開發(fā)運用
生成性資源即在課堂教學情境中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共同思考與共同發(fā)展中產(chǎn)生的超出教師教案設計的新問題、新情況,即表現(xiàn)在言語、行為、情緒方式表達中出現(xiàn)的”節(jié)外生枝”的情況。它具有動態(tài)性,是稍縱即逝的。準確、及時地捕捉到這些生成性資源并對其加以合理利用,將使課堂不斷涌現(xiàn)精彩、鮮活的畫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大量寶貴的生成性資源,如何做好對其的開發(fā)與利用,以提高教學水平,成為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筆者即對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相關問題予以簡要的分析。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理論分析
生成性資源是一種超出預設范圍的特殊素材類型,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的對話和交流等形成的。生成性資源是發(fā)展變化的資源,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小學語文課堂而言,同樣涉及到大量的生成性資源,并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征,包括人文性和開放性、審美性以及生活性等。
1.活用各種和諧動態(tài)資源
和諧動態(tài)資源指的是隨著課堂教學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具體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nèi)容高度相關及匹配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這些資源的出現(xiàn),成為重要的課堂教學“閃光點”。因此,對教師而言,要注意及時地抓住這些資源,并予以靈活運用。
2.妙用各種情境動態(tài)資源
在教學的時候,在不同的情境環(huán)境下,存在不同的資源和生成點。教師要注意及時捕捉這些亮點,為學生構建有效的學習情境,以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3.善用歧路動態(tài)資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受到學生認識差異和理解水平等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問題會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學生還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的認知。對教師而言,便要注意合理地利用這些歧路動態(tài)資源,圍繞學生的相關錯誤理解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問題。
4.寓教于樂,開展語文教學小活動
枯燥乏味的語文教學,亟待活潑教育方式的注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面對一群思想不成熟、愛玩、愛動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大多數(shù)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一些語文互動小游戲,如將語文教材中人物的經(jīng)典動作及精神面貌用現(xiàn)代的表演形式演繹出來,使得學生利用現(xiàn)代的認知來解構語文的思想情懷,便能更加容易地理解和釋然,才能更加深刻地領悟語文、學習語文。另外,寓教于樂,符合小學生學習狀態(tài),這樣,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實踐能力,使得課堂的生成性資源被充分應用起來。
5.開發(fā)學生的語文想象力,鼓勵學生疑點、難點及時提問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動力,學生對語文的想象能力,能夠使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加,并且能夠升華語文的學習,對于語文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解讀、去理解。且在語文的想象中,學生對學習疑點、難點的及時提問會變得更加主動,教師對其及時的答疑解惑,便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學習語文知識,同時,想象是一個主觀能動性極強的教學手段,它能夠將課堂的生成性資源化成想象的細節(jié),從而推進教學的成功。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
1.順水推舟,將錯就錯——捕捉課堂生成性資源
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缺乏豐富的知識與實踐經(jīng)驗,難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語文教師的預設會錯意、表錯情,甚至產(chǎn)生荒謬的信息。此時,教師不妨順水推舟,將錯就錯,抓住學生錯誤信息,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反的結果,并從體驗中真正領會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從而給予及時糾正,以免下次再犯,同時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故縱欲擒,推波助瀾——創(chuàng)造課堂生成性資源
由于小學生在生理、心理、知識、經(jīng)驗及其他各種能力上存在著差異性,使得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問題有著不同的見解。在語文課堂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但其他學生并未意識到該問題的價值性。此時,教師應將個別有價值的問題再次提出,并讓學生共同討論,深化問題,從而引起全班學生的共鳴,使其成為有用的課程資源。如:學習三年級下冊《燕子》課文時,一位教師這樣教學:
生:老師,我們平常都說幾根線,為什么文章中說是“幾痕細線”呢?細線怎么能用“痕”字來形容呢?是不是印刷出問題了?
3.放大問題,拓展延伸——創(chuàng)設課堂生成性資源
由于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在課堂中遇到不懂或不知的知識,難免會向老師提出。有的問題可單獨告知,但有的問題則是大家所不知的,就需要教師將該問題放大,使問題目標更為清楚,并將個別的創(chuàng)造轉換為全班創(chuàng)造,實現(xiàn)師生、生生的對話交流,為課堂增添活力,同時也使該問題成為課堂中高質量及高層次的課程資源。如:學習《變色龍》一文時,出現(xiàn)了這樣的師生對話:
生:老師,我覺得奧楚蔑洛夫非??蓱z。
師:嗯?老師還是第一次聽學生說他可憐的。你為什么這樣說呢?
生:因為他也是為了生存,在那樣的條件下,不得已喪失人格換取生存的空間。
師:那你的意思是說是由那時的環(huán)境決定他成為那樣的人嗎?
生:對,正是由于當時丑惡的沙皇社會,使奧楚蔑洛夫成為那樣的人。
師:嗯,本篇課文不僅僅告訴我們,有一群如同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的奴才,而且還向我們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們的麻木,這也是作者向我們傳達的主題思想。
在這節(jié)教學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沒有給予否定,而是給予肯定,并將其放大,引導全班學生討論,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全班學生都能夠認識到作品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并加深對主旨的理解。
總之,語文課堂是動態(tài)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會生成與預設目標不同的資源,此時,就需要教師大膽放棄已有教學方案,靈活轉變教學方式,有效開發(fā)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并加以引導,將其轉變?yōu)檎n堂教學的有利資源,從而使語文課堂富有張力。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再好的預設也無法對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所有情況予以預測。而通過巧妙地開發(fā)并利用各種生成性資源,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課堂, 增加課堂的活力和生機,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