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琴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不僅要做實驗,更應改進實驗教學、探索實驗方法、完善實驗理論。
關鍵詞:化學實驗;實驗改進;過氧化鈉
新教材中化學實驗教學比重較大,許多知識點的引出與探討都是在化學實驗的協(xié)助下完成的,在課堂上,實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各種各樣主客觀原因的存在,目前教材上現有的一些實驗在隨堂操作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弊端,影響課堂進程或是達不到原有的實驗目的及效果等。但如果注意細節(jié),加強操作規(guī)范或是改變方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現用人教版高一化學第三章中的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實驗內容及操作過程做如下
改進。
新教材改版后,教材中只安排了實驗3-5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沒有安排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但是由于過氧化鈉是一種很重要的金屬化合物,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會穿插演示其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據我分析,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老師會這樣做:(一)首先制一瓶二氧化碳,然后往里面投放過氧化鈉,雖然此實驗足以證明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性質,此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往二氧化碳投放過氧化鈉時,由于此反應比較劇烈,有可能灼熱手指,存在不安全因素;(二)仍然用棉花輕輕地裹住過氧化鈉,用一支長玻璃管吹過氧化鈉,利用口中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接觸反應,使棉花燃燒,此實驗優(yōu)點在于安全、簡易,而且可以讓學生來操作,達到互動的效果。
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用長玻璃管吹二氧化碳的這個實驗卻經常容易失誤。
其主要原因是:實驗室拿出來的過氧化鈉,除非是剛生產出來就被立即采購到學校,然后剛打開包裝,取出的過氧化鈉新鮮呈淡黃色的粉末,這樣的過氧化鈉用來實驗效果就相當好。但是由于過氧化鈉只是教師的演示實驗,用量很少,相對于整瓶500克重量的過氧化鈉來說,多數是被剩下了,等到下一年使用,即便進行了密封保存,因為過氧化鈉性質的特殊性,有很多的過氧化鈉還是變質了。這樣由于過氧化鈉的純度不高,在進行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時往往會影響實驗的效果。還有即便是實驗室剛采購來的過氧化鈉,也有可能因為廠家或經銷商沒有及時售出,過氧化鈉存放時間太久,導致在實驗室采購后拿出使用前就已經有一部分變質了,部分過氧化鈉已經結塊了,變白色了。
由于很多非實驗操作的原因,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實驗容易造成失誤。
經本人實驗研究,在具體教學中對此反應我是這樣處理的: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兩截紙巾代替脫脂棉花,就能解決以上問題。同樣是上述的方法二:用兩截紙巾輕輕地裹住過氧化鈉,用一支長玻璃管吹過氧化鈉,利用口中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接觸反應,使紙巾燃燒,實驗效果良好,紙巾瞬間燃燒起來。這個實驗優(yōu)點是不但安全、簡易,而且操作時間短,所需的過氧化鈉藥品也更少,可以很好地節(jié)省上課的時間,實驗效果相當的明顯。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棉花包得更厚,紙巾包裹得比較??;二是跟空氣接觸面積更大;三是紙巾著火點比棉花著火點稍低一些。所以選用紙巾代替脫脂棉花包裹過氧化鈉效果更好,對過氧化鈉藥品純度要求更低,藥品用量少,實驗時間更短,現象更明顯,而且利用的是生活中必用物質,再一次揭示化學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道理。學習化學不限于書本,不限于實驗室,化學學習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興趣,學習并逐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習慣。
當然不管是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還是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實驗裹取過氧化鈉要在表面皿中進行,并要減少搓擦,以免在裹取過氧化鈉的過程中發(fā)生意外。過氧化鈉使用過后,一定要密封保存。
達爾文曾說過:任何改進,都是進步。同樣的對化學實驗的任何改進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教師應在實踐中多多思考,總結實驗中發(fā)現的問題,并力爭通過改進實驗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參考文獻:
[1]魏學強.淺談對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的思考[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暨第九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1.
[2]童葆華.高中化學必修模塊實驗教學中出現的偏差及對策[J].化學教育,2010(03):4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