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入,改革的浪潮已經延伸到了小學語文教育中,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育也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對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要求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如今,各種各樣的經典文章都被補充到小學課本當中,這不僅對小學語文老師的教育方法和能力提出了要求,而且對小學語文課本的閱讀量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標準,小學生在充足的閱讀量之下,才更有可能提高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現(xiàn)狀;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課本閱讀量的現(xiàn)狀
(一)整體來講,小學語文的內容有所增加
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不是僅僅指教材方面的內容,從廣義上講是指小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文章,包括作業(yè)、練習題和選讀文章等方面。就整個小學階段而言,小學語文課本的閱讀量是有所增加的,就拿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來說,十幾年的探索與研究,進行了多次的改版,力爭與小學生的具體學習要求相結合,2001年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中的文章大概有500多篇,現(xiàn)在已經增加到了600多篇。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十幾年的歷程中,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的文章并不是一直增加的趨勢。在考慮到現(xiàn)實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要求的基礎上,給出了相對合理的閱讀量,而整體閱讀量的增加也是與信息技術發(fā)達的當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密切相關的。
(二)局部來講,每個年級的小學課本閱讀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小學生要經歷6個階段,12個學期,在這段時間里,小學生由最初一年級剛入學的懵懂無知到六年級的有所長進,其在生理與心理等方面的素質都是有著不同程度的提高的。因此,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針對不同年級的不同狀況,在閱讀量的設計方面也是深思熟慮的,這種深思熟慮體現(xiàn)在閱讀量的設計并不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閱讀量,而是在三四年級時閱讀量最大,五六年級相對較少,而一二年級的閱讀量是最小的,在一二年級的語文基本上是為了小學生能夠識字,因此這個階段的閱讀量相對最少,而且其內容也是最簡單的,而五六年級不同于一二年級的懵懂,在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了相當?shù)奶岣?,閱讀量理應稍多一點,而三四年級的閱讀量最多是在經歷一二年級的識字階段之后,三四年級不但對閱讀量的要求會增大,而且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的最好階段,小學生在這一階段既不用為全篇的字都不認識而發(fā)愁,也不用為未來的升學而苦惱,他們有大量的時間與好奇來完成這些事。因此,閱讀量的設計上有這樣的不同。
二、對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思考
對小學語文閱讀量的現(xiàn)狀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小學語文閱讀量的設置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添加文章或者減少文章的過程,也不是減壓減負所能完全替代的,影響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小學生自身的能力,現(xiàn)實社會條件等方面。
(一)影響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外部因素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小學課本閱讀量會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較于上個世紀,現(xiàn)如今的小學課本閱讀量有著明顯的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不但為小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支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加速了社會信息的傳播,為小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文章與書籍以供學習。在這個基礎上,現(xiàn)今的小學生相對上個世紀的小學生有著更明顯的社會優(yōu)勢。另外,社會的發(fā)展也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這樣一個問題上,大量的教育家、學者在考慮學生的具體實際與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的要求上,科學合理設置語文課本的內容與數(shù)量。因此,在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設置問題上,不能以一概全,應當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具體國情,不同地區(qū)可以有不同的教材,以便能夠更好地符合當?shù)匦W生的學習要求。
(二)影響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內部因素
所謂的內部因素,實際上就是指學生自身的能力,包括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這是決定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關鍵所在。一本好的小學語文課本,不是僅僅依靠書籍的編排者的憑空猜測、妄加揣摩而成的,而是在充分實踐調查分析、綜合考慮影響課本形成因素的基礎上形成的。換句話說,小學語文課本設計與形成的意義不僅是功利地完成某個工作任務,而是以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為核心,以直接、便捷的方式方法提高小學生素質,從而形成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相銜接的人才。因此,同一時期,不同發(fā)展程度的地方的小學生總體的能力是不同的;同一地方,不同時期的小學生在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設置應當著重考慮到小學生的能力,一二年級的課本閱讀量與難度不能像三四年級那樣,反過來也一樣。
(三)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合理值
所謂合理值,不是以資質高或者資質低在某個時間段內,正常閱讀,所能吸收的閱讀量為標準的,而是以中等資質的人的要求為準則的,這是兼顧到了整個社會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中等資質的具體實際的。這樣既能考慮到資質較低的人不會因為內容和數(shù)量太大,而產生較大的壓力和厭煩抵觸的情緒,又能照顧到資質較高的人不因內容過于簡單無趣,喪失對閱讀的興趣,產生驕傲自滿等心理,最大限度地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要。除了依靠資質的高低為標準之外,年齡的差別也是一個重要標準,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還需要考慮一篇文章的篇幅方面的問題,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對于篇幅的要求有著明顯的不同,要找到相對合理文章篇幅,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在具體教學中應給資質較高的學生更多的自由閱讀的空間,發(fā)展他們精讀、細讀的能力,而對于資質較低的也應當相對減壓,但不放棄,以提高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為教學的目標。
三、結語
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設置是一個難題。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應當多做一些實地的調查與研究,考慮到當?shù)匦W生的實際狀況以及社會發(fā)展的程度,這是一件關系到民族未來的大事。一個科學合理的閱讀量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培養(yǎng)出與社會發(fā)展想銜接的人才,與時俱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