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臘梅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其在生活和學習中都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還要提高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轉變觀念 以人為本 合作探究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信息技術技能。同時,通過上機操作能夠讓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有效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要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認識到信息技術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作用,在學習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采用向學生進行傳授和講解知識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發(fā)揮出來,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完全按照教師的方法和思路,使學習在被動狀態(tài)下進行。要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發(fā)展他們的綜合素質,教師需要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信息技術知識探究。在以人為本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主動意識的激發(fā),使他們從內心產生學習的欲望。在主動性的支持下,教師不用強制學生進行學習,他們都能夠自覺地進行知識探究,并在積極的上機操作中鞏固和強化學到的知識,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在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的同時,教師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探究和思考,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促使學生思維的有效發(fā)展。
二、深入探究教材內容,把握教學方向
高中信息技術新教材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探究教材中的內容,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有效整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新信息技術教材中有很多讓學生進行上機實踐的內容,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使他們在了解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并通過具體演示具體案例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生活和學習的作用,使他們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還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讓他們構建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知識體系,在興趣的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不斷提高信息技術綜合能力。
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優(yōu)化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課堂是學生探究知識和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信息技術知識探究,并積極地提出自己有疑慮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使思維更加深刻,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在高效的師生互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新的關系,在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中,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和他們共同完成知識的探究,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放任學生進行學習,而是在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的同時,對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方向進行指導,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有效掌握教材大綱中的知識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使課堂教學實現(xiàn)較高的效率。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中提高思維的活躍性,使課堂教學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他們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發(fā)展他們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只有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運動到實際操作中,并能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才能夠真正掌握這些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上機操作的能力,讓他們通過探究,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知識。在進行上機實踐操作時,教師可以運用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操作興趣,讓他們積極地進行思考,促進他們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Flash物體的運動漸變——小球運動》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向學生演示各種色彩不同的小球在運動過程時的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動手欲望。通過學生的積極探究,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讓他們在上機操作過程中掌握運用Flash設計小球的運動,在快樂有趣的探究過程中有效掌握學習內容,使課堂教學高效完成。
五、在合作探究中進行交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合作探究形式是新課改過程中教師經常采用的學習方式。合作交流將小組成員構建成為了相互學習的團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完成學習任務為目的進行交流、探究,最終釋惑,從而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轉變了傳統(tǒng)教育的學習觀,教師充當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共同探究問題,學生與教師共同探究問題,形成了一個良好互動的教學局面,在這樣的問題探究中,才能更加深層次地理解問題、思考問題、發(fā)表觀點。因此,為了使得學生對問題探究的氛圍更加融洽、活躍,在信息技術問題的探究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信息技術操作中涉及的問題,應該有一個難度梯度。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操作訓練,不能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打消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
2.引導學生操作以及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不要因為學生操作的錯誤而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能夠充滿激情地進行信息技術知識探究,并在學習過程中努力提高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在高質量、高效率的情況下進行。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通過分析和思考加深對知識的領悟,提高學習知識的效率。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還要引導他們進行合作探究,集合小組成員的智慧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促進信息技術能力的全面提高。
(責編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