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倩
摘 要:課堂品相、教學品質、教學品評是《新聞采編》翻轉課堂實施中三個重要內容。改變課堂品相是翻轉課堂實施的基礎,堅守教學品質是翻轉課堂實施的保證,實施教學評估是翻轉課堂推進的動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新聞采編;實施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12-0114-02
《新聞采編》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要求理論與實踐并重。但這種“理實一體化”的課程,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陷于重理論、輕實踐之困。而起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為《新聞采編》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翻轉課堂能較好實現(xiàn)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宗旨??伞缎侣劜删帯贩D課堂的實施,又依賴于課堂教學實踐中課堂品相、教學品質、教學品評三個重要部分的改變與實施。
一、改變課堂的品相
所謂品相指文物鑒定中被鑒定物的外觀特征。借用這一專業(yè)詞匯,課堂品相具體指課堂教學的成員角色、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外觀特征。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新聞采編》翻轉課堂的實施改變了課堂品相,這種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三要素上。
(一)師生角色品相的改變。由于傳統(tǒng)教學突出教師的主體性,教師作為主體,在課堂上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和課堂的管理者,而學生則為客體,是被動接受者。這種角色定位,容易養(yǎng)成學生依賴的思想,《新聞采編》的教學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好奇心。但在翻轉課堂上,強調師生的主體間性關系,即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中地位平等的主體,學生的課堂角色也由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友芯空吆椭R的建構者,教師則成為設計者和指導者,這種角色的轉化是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真正實現(xiàn)的基礎。
角色的改變,同時也改變了師生課堂的互動,師生關系從主客體關系轉向互為主體關系,由你問我答的指令性的互動,變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交流、討論,甚至是辯論。這種互動使新聞采編的教學不僅僅停留在“是什么”,而是深入到“為什么”。
(二)教學形式品相的改變。教學形式從“先教后學”反轉為“先學后教”。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課堂教學形式由“課堂講解+課后練習”構成,教師課堂上大量灌輸新聞采編的知識點,學生通過課后練習對課堂知識進行內化。而翻轉課堂教學形式是由“課前學習+課堂實訓”構成,課前、課堂分別需要完成以下的學習任務。
1.課前學習。課前學習包括教師傳遞知識、學生學習知識兩部分內容。
教師的課程開發(fā)。教師開發(fā)課程、傳遞知識,需做好四項的工作:一是編寫學習提綱,提綱內容包括:新聞采編學習的內容、目標、方法的提示、學習資源等;二是制作教學視頻或PPT+音頻。教師把傳統(tǒng)課堂45分鐘的知識講解濃縮為8-10分鐘的主題視頻。視頻概括出基本知識點,并事先傳給學生;三是尋找教學資源、置課前練習。教師可以在開放的媒體資源中尋找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符合的資源,如文本、圖片、視頻等,布置學生課前查閱,以這些學習資源來體現(xiàn)視頻中知識點的運用;四是建立移動課堂。移動課堂指師生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交流群、聊天室、微信等交流工具隨時進行互動,指導學生學習、解答疑問,同時了解學生需要,根據(jù)學生反饋修正學習提綱的目標。
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完成課前學習,需完成四項任務:一是熟知學習提綱。學生應明白自己要學什么,應達到什么樣的標準;二是下載觀看教學視頻,掌握基本知識點;三是認真查閱教師指定的相關書籍、媒體上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完成閱讀—理解—質疑—思考—交流—反思的任務;四是互助答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交流工具了解彼此之間的疑問與收獲、進行答疑。
2.課中探究。課前學習,學生對新聞采、寫、編知識只是初略了解。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課前知識,需要系統(tǒng)的練習來消化所學知識。因此翻轉課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缎侣劜删帯犯鶕?jù)課程特色,教師的課堂教學可選用以下的教學形式。
組織學習。在教師的組織下,就給定的主題,采用討論會、講座、辯論等不同的形式開展交流。如由學生主講的提問技巧講座、各小組開展的采訪經驗交流會、新聞作品評議會等,以達到交流互補、釋疑的目的。
協(xié)作學習。協(xié)作學習用問題取代內容講授,采用對話、爭論、商討等形式討論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知識。如教師總結歸納出課前學習中的難點和疑點,將其轉化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或者教師設計出一系列深入淺出的問題,如“你要采訪什么人”、“要提出什么問題”、“如何寫導語才能立即吸引讀者”等,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從爭論中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協(xié)作學習中,教師不僅分享知識和經驗,而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真正吸收、內化新聞采、寫、編的知識。
合作學習。師生共同分析課前學習中教師制定閱讀的新聞作品,分析作品的特色和疑點,以此鞏固課前學習的知識點。此外,師生共同探究如何進行新聞的采、寫、編,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出新聞采、寫、編的技法。
(三)教學內容品相的改變。教學內容由“教知識”變成“用知識”。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重點在于講解教材的知識點,而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以活用知識點為主。《新聞采編》課堂中新聞采、寫、編的知識交由學生課前自學;知識的運用則由教師精心設計針對性的實訓來完成,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和“忙起來”。如進行模擬訓練,把《新聞采編》課堂設計成新聞編輯部,由師生分別擔任編輯和記者,召開例會、交流新聞點,討論和確定報道選題,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師生像專業(yè)新聞工作者一樣完成新聞的采訪、報道、編輯等工作,以此鍛煉學生的新聞知識和技能的運用能力。
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把新聞課堂搬到新聞現(xiàn)場,通過現(xiàn)場的采訪、寫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鼓勵學生向媒體投稿。事后將學生的新聞稿件與媒體的發(fā)表的稿件進行比較,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不足,找到改進的方法。就新聞知識的運用而言,這種現(xiàn)場教學要比課堂教學更有效。
二、堅守教學的品質endprint
盡管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但翻轉的宗旨在于提高教學品質,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品質是翻轉課堂成功的保障。因此《新聞采編》翻轉課堂實施中,堅守教學品質需要認真落實三項工作。
保證視頻品質。視頻品質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視頻內容質量,二是視頻制作質量。對學生而言,課前視頻學習應是一種輕松、自主的課外學習,就課堂教學來看,課前視頻是翻轉課堂實施的前提。因此課前視頻不能隨意,必須保證品質,才能將學生注意力引入視頻。為了防治視頻教學由課堂的人灌變成機灌,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錘煉教學語言,視頻力求做到內容易懂,形式有趣、講解生動,時間簡短。
加強指導品質。翻轉課堂的核心是學生自主學習,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放任不管。事實上,翻轉課堂本質是主體間性教學,既要突出學生作為自主學習的主體,也要強調教師作為指導的主體。因此翻轉課堂上,一方面,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過程指導,對一些學生積極表現(xiàn)給予強化,對部分應付學習的學生予以督促。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課前、課中與學生的交流,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學生反饋的學習信息。如哪些目標完成,哪些沒有完成,沒完成的原因是什么,困難在哪里等,并根據(jù)這些反饋信息,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提高指導品質。
提高傾聽品質。翻轉課堂的實施是教師在提問、傾聽、對話中向學生傳授新聞知識的。目前翻轉課堂更多關注提問和交談,忽略了傾聽。而傾聽也是翻轉課堂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課前在線傾聽和課堂在場傾聽。課前在線傾聽在于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問題提前做好備課的準備。課堂在場傾聽是了更好點拔和指導學生。翻轉課堂表面上看,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講,教師在傾聽,相比于傳統(tǒng)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似乎在為教師減負。但事實正相反,只有認真的傾聽,才能幫助教師更深入理解學生,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課堂上,教師聽出學生精彩的言論予以鼓勵、聽出不合理的言論及時糾正,真正做到指導的有的放矢。顯然,傾聽對教師挑戰(zhàn)極大,提高傾聽的品質要求教師掌握聽什么,怎么聽的技巧,不加選擇的傾聽,反而抓不住重點。
三、實施教學的品評
教學的品評主要指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它是課堂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學品評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自寫教學報告。教師經過反思,診斷教學問題,調控教學進程;二是同行提供反饋,進行互助。同行以專業(yè)的視角評價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教學形式是否得當,教學內容是否講清;三是業(yè)界的反饋。來自業(yè)界的反饋也是對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和評價。如學生參與當?shù)孛襟w的新聞采訪和報道;或深入單位,結合單位需要,為其撰寫新聞作品等。這些課外實戰(zhàn)訓練也是翻轉課堂的延伸,從課前、課中延伸到課后,從實訓延伸到實戰(zhàn),既鞏固知識,也了解業(yè)界的需要,收獲了經驗。
參考文獻:
[1]付正干.高中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謹防四個誤區(qū)[J].職業(yè),2015,(6).
[2]劉田田.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師傾聽藝術[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4(435).
[3]李麗麗.翻轉課堂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文學家,2013,(20).
[4]李希光.初級新聞采訪寫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5]張連生.品相、品質、品位:學校品牌建設三部曲[J].教育與職業(yè),2008,(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