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連
【內容摘要】中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令人憂慮,但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有重要作用,因為書中有生活、書中有寫作技巧。老師可以在激趣、薦書、引導和檢查等方面促進學生閱讀,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全面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閱讀 ?語文教學 ?作用
當前,中學生閱讀現(xiàn)狀令人憂慮。沒有真正完整地讀過一本中國或外國名著的高中生不在少數(shù)。有不少學生有閱讀興趣而無閱讀習慣,有閱讀要求而無閱讀方法,有閱讀行為而無閱讀效果,有閱讀數(shù)量而無閱讀品位。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許多家庭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現(xiàn)在的網絡閱讀搶占了文本閱讀的大量時間;學生課外閱讀缺乏選擇與鑒別,盲目追隨,以致好的閱讀習慣不易養(yǎng)成。
我們知道,語文能力其實就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它們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閱讀水平不高,往往直接導致寫作水平低下,進而影響整個語文能力的提高,這令許多從事語文教育工作的老師感到頭疼。
其實,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這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閱讀能力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須具備的。
書中有生活。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他們的社會生活時間不多。他們獲得知識,主要是通過書本。書本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前人經驗的總結。書海浩瀚,寫書的人形形色色,他們的經歷更是多種多樣,他們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寫入作品。作品里有喜怒哀樂,也有悲歡離合;有寧靜平淡,也有復雜錯綜;有人生困苦的考驗,也有愛國主義的思想……他們把這些寫入作品,而這些大多是中學生所未曾經歷的。他們每讀一個故事或一部作品,就是一次間接的生活體驗。書讀多了,他們的經歷也相應地豐富了。后一代人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不是什么都從頭再來,這也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原因所在,因為一個人的直接經驗總是有限的。有一個這樣的現(xiàn)象,書讀得多而廣的人,他的思想往往較其他同學的思想要成熟。所以,我們要不斷讀書,要從書中獲得間接經驗豐富自己。
《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現(xiàn)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遍喿x能力被放在首位,亦足以見其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要提高教師的閱讀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盡快把握新教材,搞好課堂內外,“以讀促思,以讀養(yǎng)教”。
二、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誘發(fā)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內部因素,學習的動力和求知欲由此而生??梢岳脤W生好勝心強的特點,組織詩歌朗誦、說成語、講故事、讀書心得交流、讀書筆記展覽、美文評點等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增強信心,激發(fā)熱情,挖掘作品的美,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三、要向學生推薦一些好書
曾經有一個關于學生課外閱讀的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水平不高,不是學生沒讀書,而是沒選好書,大多數(shù)學生是看些卡通、漫畫、武打言情小說之類的書,或者干脆是摸到什么書就看什么書,目標不明確。其實,古今中外那么多書,不可能通讀,通讀沒必要,人的精力有限,時間也不允許。但是中學生又還不具備足夠的選書能力,老師就要根據各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學科需要,為他們推薦一些必讀書、選讀書、精讀書和泛讀書,給他們一個書目,讓他們的閱讀能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每個階段的讀書任務明確了,就避免了閱讀的盲目性。
四、要幫助學生找到好的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會精讀、略讀和速讀的方法。教材上的范文,我們是做精讀處理的,老師要精講,學生要精讀。“精讀方知文律細”,精讀是以獲得示范功能而提高寫作水平為目的。要仔細鉆研這些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做到“披文以入情”?!蹲x本》及課外大部分作品則可以做略讀處理。還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訓練閱讀速度。另外,教給學生運用比較閱讀法,以擴大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運用他們的才智去鑒別,去欣賞,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實現(xiàn)學習過程的正遷移。再有就是讓學生學會擴展閱讀法,以某篇作品為基礎點,向有關方面擴展的閱讀方法。此法可拓展知識視野,啟迪思維,增強理解的深度和廣度。評價性閱讀,隨著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閱讀評價能力有一定的發(fā)展和提高,這是閱讀的更高境界,到這個階段,才圓滿達到了閱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