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恒 張容
摘 要 本課教學設計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學得輕松快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關鍵詞 生物分類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教學目標
1.1 知識目標
能列舉生物分類的依據并描述種的概念;能說出生物分類的等級。
1.2 能力目標
通過自學、探究、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理解、觀察、分析和概括等能力。
1.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形成熱愛生物多樣性的情感;初步形成生物進化觀點。
2 教學重點、難點
2.1 重點
生物分類的依據;生物分類的等級。
2.2 難點
理解種的概念。
3 教學方法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以學生實踐活動為基礎,采用實物展示法、激情激勵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進行探究性學習。
4 教學設計思路
蘇教版生物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四章第四節(jié)“生物的分類”共分為兩部分內容:生物分類的依據和生物分類的等級,生物分類的等級中要重點理解“種”的概念。學生在前面幾節(jié)已學習了有關生物多樣性的知識,明確了自然界的生物是形形色色、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并且已將它們分成了若干種類。為什么要將它們進行分類?顯然這是為了研究的方便,使它們更好地被人類利用。那么,如何對生物進行分類呢?由于學生之前已經明確了生物分類的意義,一定會對這部分內容充滿好奇和自信。因此,教師安排學生此時學習對生物進行分類,了解分類的基本知識,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
對分類的知識,之前學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如商品的分類、用具的分類、人員的分類等。但這些知識非常零碎、很不系統(tǒng),而且與生物分類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樣,依據也不盡相同。
生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方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以及在進化上的親疏遠近關系等。根據生物在這些方面表現的相似程度,就可以將它們分成若干種類,并由此知道它們之間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學生學習關于分類的依據和方法,由于前面的內容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習起來會很輕松,也自然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后續(xù)內容(包括分類等級、種的概念等)的學習過程中。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教師從學生已知的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通過啟發(fā)、引導、類比,很自然導入本節(jié)學習內容,學生會由衷地產生一種學習該內容的興趣與欲望,從而很順利地完成本節(jié)學習任務。學習新知識時,教師先要求學生自學,掌握一些分類的基本常識。之后,再安排學生分小組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并要求對分類的成果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全方位、全身心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最后為了鞏固學習的成果,同時也檢驗、反饋教師的教學,教師準備了思考問題讓學生練習。這樣的教學面向了全體學生,堅持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合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學習熱情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5 課前準備
PPT課件、多種植物的新鮮材料及相應卡片、多種動物的卡片、白紙板等。
6 教學過程
6.1 聯(lián)系生活,類比引入
上課開始,教師播放一組人們逛超市的視頻,并提出問題:你們都有去超市的經歷,在超市里,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你們是怎樣找到你所需要的物品的呢?有的學生會回答出因為超市里都對商品進行了分類。這時教師接著提問:超市是依據什么原則對商品進行分類?多數學生都能回答出是根據商品的作用和用途。有了這樣的基礎后,教師順勢講述:我們學習了生物多樣性有關知識,知道生物界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我們要區(qū)分他們、研究他們,因此也必須對生物進行分類。這樣通過類比,引出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生物的分類”。
6.2 自學教材,構建基礎
引出課題后,教師安排學生自學教材,初步了解有關生物分類的基礎知識,同時完成如下學案練習:
(1) 生物學家根據生物的 、 、
以及 等,將生物分為若干類群。
(2) 生物分類的等級從高到低的順序是
。
(3) 在生物分類等級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分類單位分別是 和 。
(4) 種又叫 ,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它是指 和 上表現相似, 基本相同的一類生物。
(5) 分類單位越低,表示其中包含的生物相似程度越 ,反之越 。
(6) 在研究治療人類某些疾病的藥物時,通常都要進行動物實驗以了解此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現給你提供如下四種動物進行實驗,你會選擇( )
A. 黑猩猩 B. 蛇
C. 魚 D. 蚯蚓
學生自學和完成上述練習后,安排學生分小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初步掌握了生物分類的依據和分類的方法,了解了分類等級,理解了種的概念后,就能進行有關生物分類的練習(活動)了。
6.3 小組合作,嘗試分類
教師課前給學生準備了多種植物的新鮮材料和許多動物的卡片(教學中具體名稱均須列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觀察、分析與討論,嘗試對這些動、植物進行分類。此時,課堂上學生討論熱烈,參與性強,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6.4 相互交流,展示成果
學生分小組完成分類任務后,各組派代表將成果展示到黑板上來,并講述各組的分類思路。各組學生一般都能按教師的要求,正確講述每組的分類思路。
6.5 促進思考,鞏固提升
之后教師對本堂課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然后利用PPT課件根據本節(jié)內容綜合、概括所學知識,并要求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如下實際問題,完成問題思考。
知識小結:生物的分類(依據、等級、種的概念,以課件圖解呈現,內容展開)。
問題思考:益智寓言(蝙蝠的“家”)。
在一片森林里,哺乳動物和鳥類之間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哺乳動物獲勝了,蝙蝠迅速飛到哺乳動物一邊,說:“我有牙齒,我是哺乳動物”。鳥類獲勝了,蝙蝠又迅速地飛到鳥類的一邊,說:“你們看,我有翅膀,我是鳥”。后來,哺乳動物和鳥類明白了,它們擁有共同的家園,應該齊心協(xié)力保護這個家園,于是它們成了最好的朋友。但是蝙蝠很苦惱,因為它們都不喜歡蝙蝠……你能幫助蝙蝠說服哺乳動物和鳥類,幫它找到真正的家嗎?
課尾這樣的安排,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感到意猶未盡,對今后的學習會充滿無窮的樂趣。
7 教學體會
本節(jié)課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出發(fā)點,學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因此,學生對學習有一種愉悅感和幸福感。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包括分析類比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另外,通過嘗試對生物分類,進一步使學生了解了生物多樣性,理解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從而增進了其對生物多樣性的熱愛和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根據對生物分類等級的學習,學生可以依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明確生物之間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從而為后面學習有關生物進化的知識奠定一些基礎??偟膩碚f,整堂課氣氛較為生動活潑,學生由始至終處于一種興奮好奇的狀態(tài),在熱切的觀察和熱烈的討論中,主動而輕松地掌握了生物分類的相關知識,成功地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