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士富
摘 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效果直接關聯(lián),數學課堂教學更是如此。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結合數學教學的特性,做系統(tǒng)性思考,分別從其理念定位、方法技巧、教材深化、學生情感激發(fā)等多個角度進行完善或創(chuàng)新。
關鍵詞: 數學課堂 教學有效性 提高策略
數學是中小學教育中的基礎科別,對學生接受更高級別教育乃至人生成長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時數學教育又因對學生抽象思維有一定要求而難度增加。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是在最短時間內、最低精力投入的既定條件下,取得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多年的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使廣大數學教師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思考與教學實踐。一般認為,數學課堂教學應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施教理念、方法上創(chuàng)新,但并不具體。對此,本文進行深入探討,論述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教學有效性的再認識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學生考試分數很重要,但非唯一表征與體現。特別是數學教育,通過學生考試分數很難觀察其邏輯思考、推演能力。如此,則需要更全面地對教學有效性進行再認識。
圍繞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確立更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應當以學生知識和能力基礎為起點,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同時,教學目標應設立多個維度,包括其知識點、學習方法、興趣情感傾向、價值觀等方面。另外,要避免設定目標的不可測,需要具體、直觀,便于教師做出衡量與評價。
應當說,這樣的課堂教學目標設定有一定難度。其難度來源不僅有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有對數學教育規(guī)律的熟練掌控。數學教育者應開闊思維、深度鉆研,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進行再認識,才能更好地把控教學目標。
二、革新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設定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教學理念的科學化。教學理念決定了教與學的路徑、教學的技巧,同時也決定性地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
抽象而不具體的符號、邏輯推演、演算能力等看似在中小學數學教育中并不明顯的特征,其實在教學實踐中時時刻刻存在。因此,數學課中的教學理念就必須圍繞這些方面進行革新。在課堂實踐中應明確地向學生傳達以上信息。具體而言,就是“教”以引導、啟智為目標,“學”以學習方法、增強興趣、廣泛聯(lián)想、積極體驗等為主。教與學在這樣的互動條件下并行推進。
可以說,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目標的教學理念革新,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實是鼓勵與激發(fā)教師要從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能力、快速掌握知識點等多個方面做新的思考與實踐。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是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最重要通道,所有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均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得以落實、體現。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原則得到更好的體現。在教材編寫的層面,內容和形式有了很大變化,更生動、靈活。同時也應意識到,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素材。新教材在課堂上的推出,并不意味著教學工作者可以照本宣科。相反,以教材為出發(fā)點的廣度和深度進行的教學拓展,需要教師更高頻次地實踐。
教材再靈活、再生動,終歸需要教師向學生傳達。這一過程中,如不靈活施教,則容易形成新的思維定勢。教師應明白,教材永遠是開發(fā)性的,可為教學活動引題,但不是教學的全部。隱藏于教材背后的方法、內容都需要教師做進一步挖掘。
有觀點認為,深入開發(fā)教材是有效教學的根本。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應結合教材,更要高于教材,策略性地思考教材與教學有效性的關系,對教學活動與效果進行反思,并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前后關聯(lián)性思考、周邊知識關聯(lián)性的思考、數學與生活關聯(lián)性的思考等。
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抽象而不具體的符號、公式、公理等,在使學生感到乏味的同時,也使不少數學教師自身也認為教學情境難于創(chuàng)設。其實,解決了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難點、痛點,恰恰是該課程教學進入新境界的重要標志。
教學實踐中,不少學生反映數學課“理解不了”、“想不出”等問題。當然,抽象、簡約的數學符號,不只學生難,教師教學也難。但古老的數學知識,不僅有其內在規(guī)律,而且有其理性之美,只不過教師沒有通過好的教學情境向學生傳達。
創(chuàng)設怎樣的教學情境,應根據教學內容本身做靈活安排。比如問題引導、實際事物舉例,再比如圖文形式、規(guī)律推導等。另外,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應大膽地對教材“動手術”,不落下知識點即可。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完善學生學習成長環(huán)境的必要之路,是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值得教學工作者深入思考,從課堂教育的策略、技巧、情感、理念等多個層面入手,不斷創(chuàng)新。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將知識點高效地傳達給學生,使其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放出來;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教與學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實現,為人才的成長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