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 要: 本著“課程為本、追求實效、實踐創(chuàng)新”的思想,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采用閱讀、自主學習、問題導學、實踐互動等方式,并結合討論合作進行教學,以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 神經調節(jié) 自助學習 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中的一大重要內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神經調節(jié)有密切聯系。本節(jié)主要包括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和人腦的高級功能等內容。
其中反射、反射弧學生在初中學習過,所以對學生來說不難掌握。而神經沖動的傳導是全新的、也是比較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興奮的傳導、傳遞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由于本節(jié)內容重、難點較多,且大多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本節(jié)內容分2課時進行。第1課時主要講興奮的傳導和傳遞,第2課時講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及人腦的高級功能,本文是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2.教學目標
2.1知識目標。
概述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2.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反射弧的基本結構圖,培養(yǎng)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2.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
通過認識神經調節(jié)的重要作用,滲透珍惜健康、珍愛生命的思想。
3.課前準備
為保證課堂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前設計學案。要求學生課前完成以下任務:明確興奮、反射、神經元、神經細胞的概念;要求學生在細胞水平上講清興奮的本質;要求學生明確反射弧的組成,正確理解神經中樞和中樞神經的區(qū)別。
4.教學過程
4.1導入。
列舉教師上班乘坐公交車,司機遇到緊急情況急剎車時做出的反應,以及車上的乘客做出的反應,指出做出這些反應離不開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引出本節(jié)內容“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4.2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教師直接提問檢查預習效果: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反射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列舉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由“膝跳反射”這一非條件反射引出學生活動:安排學生根據座位情況兩人組合,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成膝跳反射需要哪些結構基礎?教師PPT出示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請學生在圖上指出膝跳反射是如何發(fā)生的。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興奮”的概念及反射弧的每個組成部分的功能,使學生明確反射的發(fā)生必須依賴完整的反射弧。
設計意圖:學生在初中學過這部分內容,但當時學習不夠深入且時隔較久,部分知識被遺忘,所以,提前預習,課堂親身體驗,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分析,快速掌握內容之后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學習。
4.3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教師用PPT展示神經元的結構模式圖,講解神經元的結構名稱及神經纖維的概念。然后安排學生閱讀課本第17~18頁“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提出問題:①“興奮”產生的實質是什么?②神經元未受刺激時膜內外電荷分布如何?③神經元受刺激后膜內外電荷又如何分布?④神經沖動傳導的形式是什么?學生閱讀完后在教師事先畫好的神經元膜內外標上未受刺激時膜內外電荷分布情況,標出后教師指出給予適當刺激后神經元發(fā)生的電位變化,引導學生理解神經沖動傳導的實質。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先嘗試分析“興奮”的實質,理解沖動的產生及傳導實質,再通過師生互動給予適當引導,進一步深入理解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實質,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學習做好鋪墊。
4.4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教師設問: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至少需要多少個神經元?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怎樣聯結的?電流在一個神經纖維上傳導到神經末梢時,還能否以電流形式將神經沖動傳給相鄰細胞?如果不能那么會以什么形式傳遞?教師出示PPT展示神經元間的聯系——“突觸”,介紹突觸的結構名稱,強調“突觸的連接方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后播放“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動畫,邊播放邊講解,師生互動學習這部分內容。另外,教師須指出神經遞質的類型: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
設計意圖: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這部分內容與必修1“細胞的結構”和“細胞膜的功能”有一定聯系,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課程進行到此時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已經很大,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有所下降,所以播放動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對這一學習內容的理解。
4.5總結提升,期待下一節(jié)課。
結合反射弧、興奮的傳導等內容分析“膝跳反射”如何發(fā)生,提出問題:當刺激膝蓋下方韌帶時我們能否控制不讓小腿蹺起?強化理解兩種遞質的作用,尤其是抑制性遞質的作用,同時引出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的控制作用。
5.教學反思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這一節(jié)內容包括很多概念,如反射、反射弧、興奮、突觸等,還有興奮傳導的兩種形式,人腦的高級功能,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等等,內容多、信息量大,所以分為2個課時,為了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第1課時要講到“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這樣的內容劃分使第1課時內容偏多,但這一課時中有些概念是學生初中學過的知識,所以教師設計預習學案,安排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可以為學生學習“興奮的傳導和傳遞”留出較多時間,使教學目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