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炯麟
摘 要: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有機整合,使語文學科教學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新知識,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多媒體教學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制約,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信息,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 激發(fā)興趣 降低難度 多媒體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 應用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知識性、工具性、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點。多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的技術”。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鮮明,直觀、豐富,生動、逼真,綜合、便利,信息量大等特點,這些特點就成為了多媒體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保證。經過課堂實踐,我認為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形式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理解能力,挖掘學生學習潛能,突破教學重難點,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等,在多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F(xiàn)我談談自己在教學和參與教改方面的做法與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多媒體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把全班同學分成6—10個小組,針對課題,設計從上而下的問題,既有需要全班共同解決的整體問題,又有具體到每個小組和每個同學的子問題。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及其他手段查找資料,合作解決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獨特性,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師生平等對話,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激發(fā)興趣,集中注意力
當今時代的青少年大多活潑好動,課上注意力不集中。靜態(tài)的文字、課本及教師的口語,滿足不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他們在安靜的教室里,認為老師是演員,自己是觀眾、是旁觀者。因此,思想容易開小差,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多媒體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符合其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興趣。
三、易于理解課文,降低教學難度
在語文教學中,理解課文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們學到的古詩詞充滿詩情畫意,如果我們只是憑著一張嘴、一支粉筆,則很難描繪詩情畫意。多媒體中圖片、聲音的巧妙組合,使學生有了廣闊審美空間,能夠盡情地領略這首詩的神韻妙境,品味這“詩中有畫”的美景,對詩的理解能達到一定高度。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使用課件,在悅耳的音樂聲中,課題從背景為桃花流水的屏幕上飄入,隨后作者簡介,學生對作者的情況有所了解,屏幕上五幅小畫,分別對應課文中的幾幅春天的圖畫。隨著畫面的移動,學生個個翹首凝視,不約而同地發(fā)出驚嘆,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帶著對美的向往進入了課文情景。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將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信息傳遞渠道,增大課堂的信息容量。又如講授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件上,碧綠的菜地,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黃燦燦的油菜花,美麗如畫,加只油蛉,鳴蟬高低相鳴的動漫效果。這樣展示在學生面前的活生生的自然景觀與呆板毫無生氣的三味書房形成鮮明對比。以上多媒體課件無不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起了突出重點、降低教學難度的作用,使學生易于理解。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有機整合,使語文學科教學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新知識,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運用多媒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能營造寬松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效地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有聲的畫面,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現(xiàn)文章的主旨,既陶冶學生情操,又提高審美能力。
四、多種效果配合,提高欣賞能力
《唐詩宋詞》是綜合性極強的學習內容,涉及語文知識的方方面面。正因為詩詞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性,教學方法必須靈活,所以與信息技術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我們就可以借助各種媒介為教學提供豐富信息,把單純的課本知識向課外生活拓展,拓展詩詞教學的空間。如《春江花月夜》一詩,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感受潮來時浪涌岸灘的聲音,讓學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蕩蕩的壯麗之美。通過創(chuàng)設視聽情境,調動學生視聽感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仿佛身臨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信息量大,拓展教學范圍
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將大量信息帶給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更新、更豐富的前沿資料。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多媒體教學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信息,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六、課堂延伸,發(fā)散思維
語文沒有唯一答案,中國語言文字的模糊性決定了文學作品的豐富性和多義性。在語文教學中,教材中一些問題的解答是多樣化的,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利用多媒體不僅在于能有助于課堂上突出重點或突破難點,而且能引導學生在課外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這一節(jié)課的興趣,甚至改變學生對這門學科教學的不好印象。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把知識向課外拓展,把問題向課外延伸,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結合所授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準備最適合的課件,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將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處理好多媒體與課堂講授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真正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李云海,徐興君.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05).
[2]柏曉明,何德肆.淺論多媒體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最優(yōu)化[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01).
[3]任雁翔.語文多媒體教學利弊談[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