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茹
摘 要: 所謂后進生,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品德不良、學習成績跟不上同齡兒童的學生;也指學習不差,但缺點錯誤較多的學生。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一直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抓好后進生教育不僅有利于樹立良好班風,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而且對提高教學效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也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班級管理 后進生 轉(zhuǎn)化 方法
經(jīng)過長期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后進生回避甚至敵視老師,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nèi)鄙賽邸⒆鹬睾托湃?。所以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后進生時,必須以愛為基礎,使他們感到教師的慈愛和溫暖。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教育,才能聽得進去、記得牢靠。通過多年班主任工作,我認為要想做好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必須做到以下“三個一”。
一、一顆堅信他們身上也有積極因素的心
后進生通常是班級中的“破壞分子”,成績拖后腿的通常是他們,違反紀律的通常是他們,給班級抹黑的通常也是他們。他們的錯誤也許是明顯的,但優(yōu)點和長處少而微、穩(wěn)而藏。即便你很“煩”他們,教師也不能以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對待后進生。我們必須秉著公正、客觀、平等的態(tài)度,甚至更重視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對待他們要看“變”,但想發(fā)現(xiàn)這個“變”,不但要下一份工夫,更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力和一顆堅信他們身上也有積極因素的心,否則即使學生出現(xiàn)了變化也不會引起重視。
二、一雙抓住他們身上積極因素的眼睛
教育藝術就在于能夠在后進生身上找到優(yōu)點,發(fā)現(xiàn)積極因素,就像在沙礫里找到金子一樣。在后進生的心靈中找到閃光點,及時加以表揚鼓勵,以便加溫加熱,讓他們?nèi)紵?,使學生向好的方向轉(zhuǎn)化。課堂上能夠舉手發(fā)言就加以鼓勵;學習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讓后進生品嘗到受到贊許、表揚的歡樂,而千萬別讓他們在課堂上成為被冷落、被“遺忘”的對象。在后進生發(fā)展過程中,對于任何一點上進的要求,不管其動機如何,都要抓住它、扶植它,使他由小變大、由少變多。例如:我教過一名名叫周建的孩子,紀律極差,平時自由散漫。有一次,有一名同學不小心將鋼筆水濺在了班級剛剛粉刷好的墻壁上。出乎我的意料,周建竟然主動從家里拿來了砂紙,將鋼筆水逐一擦掉。我緊緊抓住這一閃光點在班會上對他的這一行動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稱他為熱愛班級的小標兵,并適時提出希望。全班同學熱烈鼓掌,他深受感動,紀律方面果然大有改進。
三、一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創(chuàng)造多種條件助其轉(zhuǎn)化的嘴
發(fā)現(xiàn)抓住后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只是他們向好的方向發(fā)展變化的起點。我們還要以此為起點、為契機,創(chuàng)設多種條件助其轉(zhuǎn)化。
首先他們的學習大多有困難,這是使他們喪失信心的主要原因。所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最重要的就是改變他們學習落后狀態(tài)。教師只有通過耐心幫助及鼓勵,才能使他們看到自己學習上的進步,樹立起學習自信心。他們旺盛的精力才能有正當?shù)臍w宿,才能徹底擺脫周圍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思想品德的進一步轉(zhuǎn)化才能有比較堅實的基礎。例如:今年新接的班中有一名全年級都出名的后進生鐵林同學。不聽課,不學習,作業(yè)敷衍。一次考試他只考了57分,我在班級重點表揚他:這次考試鐵林同學雖然不及格,但他上次考了40分,這次考了57分,進步了整整17分呢,對他來說十分了不起。和別人比,鐵林也許是失敗者;可和自己比,那他就是成功者,當時他很訝異。也許在他的心中以為仍然要像以往迎接一次老師的“狂風暴雨”,沒想到卻是一陣“和風細雨”。我仍記得他當時的表情,驚訝中帶有感動還有一絲不好意思。在以后的學習中他明顯變得比以前積極主動,每次考試都進步一點點,我也繼續(xù)表揚他一點點。終于他以他最好的成績完成了小升初的考試,順利升入初中。
此外,可以組織一些先進的同學幫助他們,開展“一幫一,一對紅”的活動。在組與組之間的“比、學、趕、幫、超”活動中樹模范、爭先進。在不斷的正強化中,提高后進生的成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其次,要做好家校配合工作。有人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比做“車之雙輪,鳥之雙翼”,足見對孩子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必須保持平衡。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尤其是與后進生家庭之間的溝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等都與家庭教育有直接聯(lián)系。能成為后進生的學生,絕對與他背后的家庭教育脫不了干系。大量實例表明,后進生的家庭往往不是放任不管就是極度溺愛或極度粗暴。有的父母把他們的責任僅僅定位為管好孩子的吃、穿上,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和社會。當?shù)弥优煽儾顣r,教育方法粗暴簡單,即打罵一頓。一般后進生的家長都不大愿意參加家長會,認為子女成績差沒有面子,所以召開家長會顯然不能有效與這些家長進行溝通。雖說有家校網(wǎng)這個平臺,可我始終覺得它冷冰冰的,沒有一點人情味。我試著為每個后進生制作了一張精美的家校聯(lián)系卡,把學生一周情況詳細記錄下來,當然盡量不告狀,多講學生的點滴進步,家長和學生都比較容易接受。每周五由學生帶回,下周一學生帶來家長的反饋信息,一個學期下來,我的溫暖傳遞感動了家長,也感化了后進生,他們與我更加親近。此外我還特意將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文章裝訂成冊,在家長中進行傳閱。有許多家長認為“頭痛”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的辦法,受到了家長的歡迎。尤其是一些后進生反映家長的打罵少了,鼓勵關心多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融洽了,緩解了他們的心理壓力,成為他們進步的一股動力。
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不可能因為一兩句話或幾次談心就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教育過程中還可能出現(xiàn)反復。經(jīng)驗證明,后進生的思想轉(zhuǎn)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的后進生往往改正了一個缺點,接著又出現(xiàn)了一個毛病,所以,做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欲速則不達,應該有信心和耐心。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p>
總之,沒有任何一個人生來就甘心落后,也沒有一個學生生來就是后進生。只要我們能以“愛”對待他們,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終有一天他們會走出陰霾,走向光明而美好的未來,讓我們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