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平
摘 要: 作者通過教學實踐和思考,從“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形成閱讀期待、體悟文本意蘊,激活文本靈性”等方面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延伸,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空間,給予學生學習語文的機會,從思想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在生活中實踐語文的機會,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 問題情境 體悟文本 語文素養(yǎng)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特點、教學重難點創(chuàng)設情境,那么情境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會使教學手段庸俗化,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因此,老師可以把學生帶入大自然,回憶生活中的場景,通過教師語言的描繪,多媒體設備的輔助,鮮活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學生一旦融入文本,文本就不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對文本的感悟、詮釋后形成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很難說清楚哪是文本本身,哪是讀者的再創(chuàng)造,已經達到水乳交融。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融入課堂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課堂是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走進課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預定的情境中,一起融入文本,共同探究。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都需要教師一步步引導和培養(yǎng)。自主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老師敢于放手,真正地相信學生,激發(fā)學生自覺自愿地學習。但放手不等于“放羊”,更需要老師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例如,我班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記憶漢語拼音。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掛圖引導他們自主學習:通過觀察圖片進行說話練習,反復朗讀帶有拼音讀音的小兒歌,達到加深學生的印象、記憶字音的目的。另外,學生根據圖片自主編順口溜,可以達到記憶字母字形的目的。老師要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會生字生詞。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非常投入,和學生融為一體,才能把學生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境中,從而為學生自主探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校園內外皆是課堂
教師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體,需要為學生營造環(huán)境,鼓勵他們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全身心參與。鼓勵學生多閱讀,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快樂情境。當學生在生活中認識了課本以外的漢字,教師就需要經常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創(chuàng)設檢驗識字成果的平臺,給他們展示、交流的空間,起到鞏固識字的效果。例如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里開辟“識字欄”,貼上學生從各個渠道認識的字,充分利用無意注意,引導他們在生活的大課堂中和字詞反復見面,在多渠道的識字活動中體會到識字的用處大、快樂多,從而提高識字的積極性、自覺性。定期評選“識字大王”,讓他們品嘗識字的成就感,體會學習的樂趣、收獲的喜悅。
情境教學遵循孩子認識世界、學習語言的客觀規(guī)律,注重兒童接觸大自然,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引導學生由近及遠、由表及里地有層次地認識周圍世界、感受世界。在教學中,我們應以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他們,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學生一旦進入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就會調動全部的認知經驗參與當前的學習活動,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進入一種激情的學習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激活文本靈性
輪船即將沉入茫茫大海之際,文章寫道:“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边@里,雨果顯然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空白:船長哈爾威“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難道他的內心就什么都沒想嗎?教學時,加以引導,讓學生自由生成。引導學生:哈爾威船長真的沒有什么可說的嗎?一語激起千層浪,學生沉默片刻,紛紛暢所欲言。有的說:“他也許在想他的親人,心里會在滴血,因為他永遠都不會和家人團聚了?!庇械恼f:“他還會想,我的乘客們,用我一個人的生命換取你們大家的生命很值,你們就不要再傷心了!人總有一死,就讓我安心地去吧!”我利用這個空白,讓每個學生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中的形象對話,讓每個學生都產生獨特的感悟。在生成中學生加深了對形象的理解和體驗,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審美的愉悅,也使課堂精彩紛呈。長此以往,必能激起孩子們學習語文的愿望,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又如《長江之歌》,為了能盡力上好這一課,在上課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研讀教材,上網查找各種資料。根據教材的實際著力與立足教材實際,透過詩歌高度濃縮的語言特征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將詩歌的語言與豐富的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覺得乏味。為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信息,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后的感受,品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突破重點難點,最后適當補充其他詩歌,以求升華對文本的認識。
努力按照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總體教學是順利的。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蓪W生在課堂不敢積極參與,特別是一些女同學。一部分同學對問題的理解是相當淺層次的。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應該不能把這些責任都歸與學生,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總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意境,體會文本的意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