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語文是極富情感韻味的人文科學,語文課堂教學則是啟迪心智、怡人心境的情感漫游過程,故而教師應以情感與智慧共生、精神與語言共舞為課堂教學宗旨,努力構(gòu)建充滿活力、富有激情的課堂教學氛圍,借助情感教育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機滲透,為學生建設與充實精神世界。鑒于此,本文將圍繞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情感滲入;語文素養(yǎng);情感基礎;高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情感教育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意義及作用
(一)意義概述
如何指導學生借助情感互動來深化課文理解與體驗,在情感的熏陶下感悟出不同的文字涵義,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師熱議的課題?!扒楦小倍郑谛睦韺W上的定義是一種對于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投放在語文教學中,情感也就成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思維認知、記憶感知、情感升華等的過程。作為人類交流最為基本的需求之一,情感并不是片面存在的,正如多數(shù)文章的情感因素都是以“玉陷石間”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其并非直接躍然于紙上,而是需要深入剖析才能夠心領神會。所以,要讓學生體會文章深意,必須先教會其挖掘和領悟文中情感因素所在與所指。
(二)作用分析
情感教育能夠使學生對富有深刻情感內(nèi)涵的語文教材產(chǎn)生更為深入的理解,挖掘出文章深處關鍵主旨。同時還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智力的開發(fā)、心理素質(zhì)的提升等都有著積極影響。就筆者所見,情感對語文教育的作用主要可歸結(jié)為下述兩項,其一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學”,就是愉快地、饒有興致地進行學習。情感教育下的課堂學習,不僅學習氣氛濃郁,還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無論任一類型的文體,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情感色彩,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只要教學過程中“動之以情”,就能夠帶領學生“批文以入情”,促生出學習的興趣。其二是教學效果的提升。情感教育下教師和學生間的情感往來日漸頻繁,兩者間的互動與反饋也更為熱烈,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滿是關愛的理解,能夠催生出學生更多的信任、尊重和依賴。隨之,自尊、自信、積極的態(tài)度油然而生,繼而對學習有了更多的興趣與動力,學習效率自然明顯提高。
二、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思路
(一)增進師生心靈交流,用溝通導出情感。筆者認為,對于情感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單一的表層的感性教育,還要加載深層的理性教育,為學生建立起客觀、理性的思維方式,將文章中無聲的視覺語言“認讀”,通過教師的講授與解析、的課堂發(fā)問與回答,將這一固化于紙上的儲存信息符號載體,還原成文章背后作者所要傳達的真實情感,轉(zhuǎn)換為有聲的聽覺“享讀”。所以,教師應善于借助語文學科最為明顯的情感特性,在課文講授之中用情“感染”學生,將文章作者所傾注的情感因素移“情”于學生,使之情感互通,激發(fā)真實的情感體驗。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合理的運用激勵性語言來引導學生,使其能夠長期保持學習興趣,從而投射到行為與言語中,在實現(xiàn)感性認知之余,結(jié)合課堂的討論和個人情感的發(fā)揮,來實現(xiàn)思維的開發(fā)與理性認知的形成。
(二)營造語文學習氛圍,用情境激發(fā)情感。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得到實質(zhì)的體現(xiàn),喚起主動學習與思考的熱情,借助特定的情境氛圍,充分調(diào)動、活躍了學生的情感指數(shù),對于學生領會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在一定的情境下衍生出的形象而生動、適宜而貼切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qū)崿F(xiàn)學生情感體驗的有效調(diào)動和活躍,還能于悄然之間“撥動”學生情感的旋律,使之思維此起彼伏。文章的人物與事件和學生相遇交融,激起一波波情感的共鳴。作為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情感是需要以具體的客觀事物為依托的。因此,教師要準確拿捏這一“尺度”,充分尊重學生求新、求變的價值取向,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情境,增強教學素材的感官反射性,為學生的情感活躍創(chuàng)造條件。比如在《再別康橋》《荷塘月色》《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以播放鋼琴曲,或插入古箏獨奏等為背景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雖然在備課中要多花些時間和心思,卻能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和諧寧靜的氛圍,讓學生沉浸于作品賞析當中,使之領悟能力慢慢地完成醞釀至激發(fā)的全過程,全身心的感受語言文字帶來的美的享受。
(三)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用活動鞏固情感。立足于信息時代下的課堂教育能夠借助各種樣式的先進教學設備提升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融入情感因素,也能夠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學有效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利用多媒體設備,配上簡單的動作演示或是以音樂、語言等兩相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引導他們進入預設的教學情景。又比如,在學習古典文學作品時,可以安排學生分別飾演文章中的不同人物,并用以符合各自人物身份的語調(diào)和性格特征來說話,再盡可能地配合實物演示、圖畫展現(xiàn)、音樂烘托、幻燈投影等先進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體驗,等等一系列的“推波助瀾”,必然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對古代經(jīng)典名著的盎然興致,無形之中為學生打下一層文化精神的底子,對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也將有所裨益。
三、結(jié)語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必然要求。廣大教師要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的精髓,不斷反思、調(diào)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情感、情調(diào)、情味,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和健康人格的逐步
形成。
參考文獻
[1]何建英.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探討[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1).
[2]黃雪龍.注重情感體驗 構(gòu)建生成課堂[J].新課程(教研),2011(03).
[3]韓鵬.如何于課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J].山東教育,2004(32).
[4]李小玲.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5(0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