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軍
摘 要:教學過程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這要求教師必須做好課堂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推廣和使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學科教學目標。課堂設計時應遵循語言、情景真實,形式與功能相結合,制定階梯型鏈條教學目標和在做中學的原則,按照設定的教學設計目標,倡導由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學習、由接受學習轉為探究發(fā)現和在獨立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學習觀。在應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時,應做到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摸索并積累學習方法,不斷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合理安排反饋練習,體驗自主學習的成果,突出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不斷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英語教學 課堂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a)-0125-02
教學過程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心態(tài)良好,為奠定終身學習基礎是教學的核心所在。課堂教學是讓學生參與知識構建過程的探究學習,通過師生互動,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能力,使其掌握理論知識和如何處理學習問題,獲得主動探求知識的有機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應從主宰地位、傳授者和管理者轉變?yōu)橥?、促進者和引導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現自已的舞臺,凸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使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發(fā)展,達到教學目的。課堂活動的有效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這要求教師必須做好課堂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推廣和使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學科教學目標。
1 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
1.1 語言情景真實
提供給學生的語言信息要明確真實,要提供符合語言實際功能和語言規(guī)律的語言情景和形式,體會和學習語言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完成。
1.2 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的有機結合
這要求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要逐漸培養(yǎng)自己掌握語言功能的基本能力,并切實實施。每一個學習階段要強調導入性,學生不僅學好語言形式,更要通過一系列的強化訓練理解語言形式的功能,并在實際生活、交往和學習中合理運用。
1.3 階梯型鏈條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應前后相連,層層深入,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形成“初級目標—高級目標—初級目標……”的螺旋循環(huán)過程中,并由數個微型目標構成“目標鏈”。在語言技能培養(yǎng)過程中,應先輸入后輸出,講求階梯式層層推進教學。
1.4 在做中學
學生學習語言必須自始至終通過具體目標來完成,在特定學習目標的指導下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在通過實現特定的目標的同時,更能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上述原則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有機整體,各原則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促進和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2 課堂教學設計的目標和倡導的學習觀
在教學設計時,評價是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將學習和課堂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1 課堂教學設計的目標
(1)改變重知識傳授和結果、輕能力培養(yǎng)和教學過程的課堂教學模式,要重視知識形成過程和學生探究的活動,講求學生形成積極情感態(tài)度的學習過程,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逐漸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2)改變將語言當做知識傳授的講解-接受”式、填鴨式的滿堂灌課堂教學模式,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形成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過程,讓課堂成為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啟發(fā)和享樂教學過程。(3)改變只關注知識和技能發(fā)展以及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做到不漏掉一名學生不論其成績優(yōu)劣,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優(yōu)點,更要寓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格養(yǎng)成于課堂教學中,形成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終身發(fā)展的教學過程。(4)改變以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劃分學生等級的評價方式和手段,重視診斷性和形成性評價,講求評價的多元性、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講求評價的個性化和差異性,使學生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享受成功和喜悅,總結教訓,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2 課堂教學設計倡導的學習觀
(1)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這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不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使其掌握學習主動權,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展示自我,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技能,并變成學生自覺的內在的需要。(2)變接受學習為探究發(fā)現。要提倡主動探究發(fā)現式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生自主地探究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探究并再發(fā)現知識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這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講求合作學習,發(fā)揮團隊精神,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3)合作學習應建立在自主學習基礎之上,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小組或班級集體應進行互助性的學習,通過實驗、體驗、探究、討論、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心理愉悅感。
3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任何一門學科的課堂教學均是一個整體系統。對于英語學科,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中輸入英語信息,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感知理解,通過信息接受,句法結構和語言知識的操練,思考歸納語法規(guī)則并反復運用,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掌握這門語言。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聯系英語學科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使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授之以漁,探索出情境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并推廣應用,使英語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高。
3.1 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學習英語的關鍵階段,教師的引導要正確恰當,以現有條件為基礎,做好導演。要利用實物、動作、圖片、投影、手勢語等設計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良好情境,為學生呈現、感知英語,因勢利導,將學習興趣充分地激發(fā)出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樂于和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里手行家。還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等其他情景,通過教師提出或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合理解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必須根據教材、學生實際和教學資源的現狀來完成,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2 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熱情
課堂教學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紤]到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必須強調通過學生的交際活動掌握英語這一交際工具??梢?,師生和生生多種多樣的英語交往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點。
實際教學中,應做到:(1)在考慮學生實際的前提下,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掌握英語層次的不同分層次教學,使每一名學生均參與到教學過程中。(2)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正確處理“個別、小組、全體”的關系,采用靈活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但切忌方法單一,這會使學生感到教學過程索然無味,難以發(fā)揮這種教學模式的作用。 (3)注意情感教學,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要求教師應提供可能的機會體現學生的表現能力,及時予以反饋,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之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顰一笑,一句恰如其分的評價和贊揚,學生的學習勁頭會倍增。
3.3 摸索并積累學習方法,不斷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本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更要使學生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不斷增強自學能力,逐步地通曉英語,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教英語、每一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開始和其他恰當時機,都要向學生灌輸這一學習理念,使之成為共識。
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英語單詞記憶、提高聽說能力等學習方法。之后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和體驗,體會到其中的奧妙,自然而然地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今后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
3.4 合理安排反饋練習,體驗自主學習的成果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全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將口語與書面語融為一體,并將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因為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要結合語言功能、意念和語言結構,邊學邊用,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體驗自主學習的成果。在講練過程中,教師必須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用好workbook,根據學生實際適當補充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反饋練習,通過寫、聽、背書、復述課文和回答問題等多種形式,都可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在識記相關知識過程中動用和運用心、眼、口、耳、手等多種器官,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
參考文獻
[1] 楊楠楠.通過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培養(yǎng)高職高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華章,2011(15):168.
[2] 趙云龍,張琳.分級教學課堂設計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界,2010(16):83.
[3] 陳澤誕.淺談英語課堂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06(8):85-86.
[4] 羅玉南.淺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75-77.
[5] 王玉虹.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幾個誤區(qū)[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07,30(4):24-26.
[6] 徐美榮.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9):27-27.
[7] 史琳.淺談元認知策略運用與民族預科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2):112-116.
[8] 王蘭,盧珺,張承承.培養(yǎng)英語差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8(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