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偉文 黃貴霞
摘 要:隨著社會高速發(fā)展、在我國產(chǎn)業(yè)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提高產(chǎn)業(yè)工人的文化素質(zhì)和技能水平勢在必行??裳巯碌闹新毶幕刭|(zhì)低、技能水平差,能完全勝任工作的不多,出類拔萃的更少,大多數(shù)都是非常平庸。如何提高中職生的文化素質(zhì)和技能水平,為未來提供合格的產(chǎn)業(yè)工人,提高中職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中職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而教學方法設計則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關鍵詞:中職教學 改革教學 方法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a)-0251-01
當前,中職培養(yǎng)模式是:中職生兩年在校系統(tǒng)性地學習,第三學年離開學校走向社會走上實習崗位繼續(xù)實踐學習。然而,就在第三學年暴露出中職生在實踐中的諸多不足,如理論知識不扎實,動手能力差,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工具、設施、設備不會使用不會操作,沒有職業(yè)操守和理念等。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固然與當下中職生生源質(zhì)量低下有一定的關系,但中職教師教學方法設計存在設計技能欠缺、方法單一、缺乏綜合性和靈活性等問題[1],使教學僵化、死板、單調(diào),以致學生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差是不無關系的。
近年來,國家對中職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中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為先導,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教學基本建設為重點,注重提高質(zhì)量,努力辦出特色。結(jié)合時下,中職教學改革是迫在眉睫了。
1 中職教學改革的思路
在2008年教育部正式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yè)教學改革,強調(diào)對教學方法的選取和改進。因此,中職教學方法設計被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教學方法設計就是指在教學設計之中,作為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根據(jù)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背景、學習者個性和教學效果等方面的綜合因素,對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選擇和應用。教學方法設計不僅可以提高中職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自身知識水平,而且能夠有利于學生更好掌握知識和技能,是提高中職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的關鍵。
目前,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方法多不勝數(shù)。曾經(jīng)有人對此進行過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今在教學中非常有成效的教學方法有七百多種[2],其中在我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就有模擬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和項目教學方法[3]。在如此繁多的教學方法中如何選擇,成為教師所面對的一個難題。正所謂“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如何做好教學方法設計才是重中之重。
2 做好教學方法設計的思想策略
要想做好教學方法設計,重點就是在于在實際教學中解決如何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一個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往往會面臨從眾多的教學方法中作出合理選擇這一境況。因為同一個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可能很多,但在不同時間、環(huán)境和對象下,只有少數(shù)的教法是恰當?shù)?。所以,這就首先要對教學的“三要素”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
2.1 教學的互動性
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是關心教師如何教,而學生如何學就很少有人關心。這種教學模式已不能反映現(xiàn)今教學活動的復雜性,較合理的教學活動就該是教師與學生有較好的互動。教學的互動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是要注意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上,教師往往講授法會運用的多一些,但在互動時,首先教師要掌握不同的學生心里在想什么,做到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如有些學生會想到如何盡快掌握理論知識點以應付考試;而另一些學生則會想到如何盡快的掌握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項;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思考的則是如何運用理論在實踐中做得更完美、更完善。教師只有及時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所反饋的意見,進行合理的互動,并針對學生心理和要求才能進一步采取恰當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教學。因此,要做好教學方法設計的前提就是要注重教學的互動性。
2.2 教學的合作性
在實訓教學中涉及到很多兩人練習、多人練習,小組之間的相互配合等,可能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通過多種合作性練習與配合,不僅可共同提高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且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教學的合作性主要是指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越來越強調(diào)融入人與人合作這一方式。像在學習小組內(nèi)的學生合作,小組之間的相互合作和競爭,以及兩人之間合作等,使得教學變得富有活力,課堂氣氛良好。因此,要做好教學方法設計的手段就是要注重教學的合作性。
2.3 教學的綜合性
一門科目的教學內(nèi)容多,教學過程中會比較復雜,而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也是比較多的。教學的綜合性是指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應注重多個方法的綜合運用,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不但要選擇合適不同學生的方法,而且還要教師運用欣賞、評價、座談、觀摩等方法與形式穿插在整個教學課堂中,從而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這是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所不能達到的,而是要把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起來,彼此間相互補充,穿插運用,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因此,要做好教學方法設計的基礎就是要注重教學的綜合性。
3 結(jié)語
在日常教學中,中職教師應依據(jù)不同的科目運用不同的方法的原則,對教學方法不可照搬照拿,也不能從頭到尾一直運用一種教學方法。同時也要認識到各種教學方法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
教學方法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一環(huán),是中職教師能否駕馭好課堂,能否在教學中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這就要求中職教師首先要注重教學“三要素”,然后結(jié)合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境和教材,以及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差異等多方面因素,科學合理地選擇和運用利于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提高的教學方法。
總之,教學方法設計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想要做好它確實不易,這需要廣大中職教師在日后的教學工作當中不斷地積累和總結(jié)經(jīng)驗,從中摸索出適合自己教學的一套教學方法來。
參考文獻
[1] 王屹,王忠昌.對中職教師教學方法設計的調(diào)查[J].職教論壇,2009(30):55-57.
[2] 黃甫全.現(xiàn)代教學論學程[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1998:247.
[3] 楊黎明.關于項目課程(教學)的若干問題[J].職教論壇,2009(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