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丹
【摘要】“語文味”是語文課堂的靈魂,是評判一節(jié)語文課是否成功的首要標準。那么, 如何返璞歸真,還課堂“語文味”,回歸語文教育的本色,讓學生動起來,積極有效的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是我們語文老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語文課 語文味 本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61-02
在很多的書籍和評課中聽到“語文味”這個詞,“語文味”已經(jīng)備受語文教育者的關注?!罢Z文味”一詞最早是程少堂先生提出的,所謂“語文味兒”,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主張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導下,以互享的師生關系和寬松的課堂氣氛為基礎,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學生的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為宗旨,主要通過 引發(fā)情感、品讀文章、闡述哲理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讓學生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有特色的教學個性的,并且令學生陶醉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感與自由境界。如何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以濃濃的語文味,滋潤學生的心田,讓學生沉浸于語文學習的快樂呢?現(xiàn)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真正統(tǒng)一,工具性人文性和諧“實味”課堂。
1.運用語言文字知識,指導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課上出語文味的必要條件。
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不能只關注一方面,注意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合。一些老師的課堂,將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擺在重要的地位,似乎只有凸顯“人文性”語文課才真正具有語文味。弄得許多人連“練習都不敢提了,那語文怎么學?語言文字訓練應當有語言文字知識的參與,訓練點憑借語言文字知識發(fā)現(xiàn),訓練時機憑借語言文字知識捕捉,訓練進程,憑借語言文字知識調控。
例如:在教學《有的人》一課,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背誦。感悟文章的寫作特點,根據(jù)詩的特點和結構,進行仿寫。本詩對比的手法鮮明,學生可依據(jù)此特點進行仿寫。“讀”與“寫”是兩個重要的語文能力,特別突出地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yǎng),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對于高年級的老師,更應該多為學生提供練筆的平臺,詩歌是練筆的好素材。設計讀寫結合訓練,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真正統(tǒng)一。
2.不動筆墨不讀書。
讀書的時候只是泛泛而讀,不求甚解,不做摘抄,不思考,是很難有獨特深刻的領悟,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要有意識的圈點批注,摘抄整理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并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只有這樣學生讀、說、寫的能力才能提高,學語文的目的,不僅是感受語言魅力,會用更應是關鍵。
二、充分讀文,在咬文嚼字中營造“品味”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痹陂喿x課上,教師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細細體味,盡可能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閱讀時間,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走進文本,與文本、作者交流對話,在情感與思維的強烈震撼中了解作者美好人格、深奧的思想以及高尚的情操。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材料,涵詠其豐富內蘊,進而學會閱讀。閱讀形式有:默讀、朗讀、速讀、泛讀、精讀、略讀、集體讀、分組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等。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只有依據(jù)教學目的選擇適合的閱讀方式,才能有層次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讀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還要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讀,體會作者的思想。例如教學《匆匆》一課時,引導學生抓住疊詞和短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像“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等,這些詞語真切地描繪出時間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間逝去的無奈之情。
三、創(chuàng)設美感,在激情氛圍中構“美味”課堂。
所謂“美味課堂”,通俗指語文課堂給人美的感覺,即讓“語文味”飄蕩在課堂的各個角落。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教學任務不是為了控制學生,而是借助文本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更豐富的語文實踐平臺,在充滿激情的語言中,去發(fā)現(xiàn)、體會語文的魅力,感受語言的美、文字的美,廣泛閱讀、細細咀嚼,仔細體會字里行間的“美”。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創(chuàng)設“美感”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和熱情,洞悉學生在學習過程遇到的難題和阻礙,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帶領學生走向一片廣闊的語文天地。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插上想象的翅膀,發(fā)散思維,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作品中,與作者展開心靈的直接對話,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懷,體味語言的詩意美和音樂美,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這就是語文的“返璞歸真”,希望“語文味”溢滿校園!
參考文獻:
[1]馬延燈.讓“語文味”回歸課堂[J],教師,2014年第07期
[2]陳高梅.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J],中學時代2014,年第12期
[3]梁青.語文味的“氣”和“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4年第Z3期
[4]楊永凱.高效語文課堂的語文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