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輝
摘要:“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與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教育好學生要始終保持著歡樂、愉快的心情,用微笑和詼諧營造情趣盎然的課堂氛圍,不但讓學生樂此不疲,在學習中感到輕松、愉快、幸福,而且讓孩子們在課堂的笑聲中受到有益的啟示,把課堂變成孩子們的樂園。
關鍵詞:語文 教學情境 課堂提問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師生互換角色
教育家第斯多惠謀說過:“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毙W的識字教學,最終是為了讓學生能獨立識字。為了這一目的,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在學習生字之前我就和學生對換角色,讓孩子們到講臺上當老師,說出自己是怎樣認識本課生字的。如一個學生說:同學們,我認識這個“喜”字。我姑媽家的大兒子結婚時他們娶新娘用的車上、門上等,好多地方都貼有“喜”,但它們是兩個連在一起的,媽媽說把兩個喜連在一起叫雙喜,分開了就是“喜事”“喜慶”“喜氣”的“喜”。另一個學生上臺說:我認識這個“鞋”字,它是“皮鞋”“涼鞋”“穿鞋”的鞋,這個字是在我家的鞋盒上認識的,前天媽媽買了一雙新皮鞋,鞋盒上寫著“劉家皮鞋”,前邊的三個字我認識,只有第四個字不認識,還是媽媽告訴我的呢。這樣的識字教學,不只局限在課堂,而且有機地拓展到課文,實現(xiàn)了課堂與生活的銜接,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從課外汲取知識的熱情。
三、豐富朗讀教學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后感等,以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復誦讀,以悟出它們內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了課本劇,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xiàn)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四、適當?shù)恼n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因此,他應緊扣教學重難點,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助學生走進文本,以便教師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及時調控教學進程,啟發(fā)學生積極的投入學習。提問的目標明確了,去粗取精,努力使提問精當,便是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自覺行動。
例如,前兩年,我在教學小學二年級語文《狐假虎威》一課,當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之后,都哈哈大笑老虎的愚蠢,這時,我順著學生的思維巧妙地一問:“假如狐貍第二次被老虎抓住,結果會怎樣呢?”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都皺眉思考起來,一會兒功夫,他們便小手林立,有的說老虎肯定會吃掉狐貍,有的說狐貍騙過了老虎……學生的思維頓時像打開閘門里的水,各種設想都有,整個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難題也迎刃而解,課堂教學也高效了。
五、尊重學生,熱愛學生
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呐u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薄斑@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六、結束語
作為教師,要在大膽的實踐中不斷地努力,我們的教學就一定能取得高效率、高質量。只要我們堅信,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參考文獻:
[1]杜潔瓊.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00,(03).
[2]史國興.小學語文第五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07).
[3]王大林.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前沿,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