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貞輝
摘要:根據(jù)新課標所述,我們知道,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xù)學習英語和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所謂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指外語學習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也不單是外語技能的掌握,而是情感態(tài)度、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
關鍵詞:情感態(tài)度;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文化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3-226-01
語言運用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一個學生只有在情感態(tài)度、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五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才具備的真正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只有達到課標要求的五級標準,才能完成義務教育設定的階段性目標。語言學習具有漸進性和持續(xù)性的特點,語言能力的真正形成需要一個相對長期的積累、練習、實踐和運用的過程。為此,課程從小學三年級起到初中三年級進行了五個級別的整體設計,旨在體現(xiàn)小學、初中各學段課程的有機銜接和各學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fā)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xù)性,以保證學生能夠合理、穩(wěn)步、扎實、持續(xù)地取得進步。
課標中對總目標的五個組成部分的的分級要求講解得很清楚的,本人將根據(jù)自己的英語教學實際,談談如何理解課標對組成總目標的五個要素的一部分分級要求的個人見解。
1、情感態(tài)度指的是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在二級要求里有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五級要求里有要學生能體會英語學習中的樂趣,能主動請教,勇于克服困難,對于這一方面本人認為興趣是任何學習的第一老師,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他們的學習動機,接著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回答問題對的要給予表揚,考試考好的要給予獎勵,這樣能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閱讀會引起思想共鳴的文章,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對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引導。
2、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以及用于表達常見話題和功能的語言形式。當然學生對于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的掌握是隨著他們年級的遞升,對他們的等級要求也逐步上升到五級要求。在語音和詞匯的教學上,本人是按照課程的等級要求,盡可能多的使用原聲磁帶來教學,在教學上遵循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和潛移默化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教學的,把英語詞匯記住是大多數(shù)中下的學生最困難的事情,因而本人認為從起始年級開始就要把音標的教學真正的落實,同時和這部分學生多交流,對他們進行咨詢,了解他們在記詞匯方面上的難處,并加以解決,同時和家長經(jīng)常溝通,讓家長在家里幫忙督促學生,這樣雙方用力效果會更佳。而對于語法教學,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本人是盡可能自編一些口訣,使較難理解的語法概念和用法能夠一聽就明,學生樂于學,記起來也輕松。
3、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在五級標準里對聽的能力要求之一是能聽懂接近自然語速的故事或敘述,理解故事的因果關系,這對初中生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因而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是置關重要的,本人訓練學生的聽力是在“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在讀書教學中,讓學生跟著原版錄音讀,讓學生認真地模仿地道英語的語音、語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語音感知能力,為聽力訓練打下基礎。“說”、“讀”和“聽”是緊密聯(lián)系的,口語訓練要從“讀”和“聽”抓起。朗讀為開口說英語做準備,而只有聽多了,聽準了,才會說的自然流暢。在口語訓練時,要十分重視課前準備的語言材料與課堂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相融合。在課堂上為教學語言材料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情況,能使學生就像置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感到所學英語的真實性,從而自覺地進行口語表達活動。在漢語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要訓練學生的口語,我認為還是應該把握英語課堂時間,即使時間再緊,還是要騰出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在設定的情景之下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進行兩兩對話或三人以上對話,之后再對他們的交際活動進行點評,糾正他們對話中的不足之處。久而久之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自然就會慢慢的提高。英語寫作練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像滴水匯成河流一樣。英語寫作是循序漸進,不斷地練習,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完善的過程。
4、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因此,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平時教學中,本人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堅持不懈,每天至少讀 15-20 分鐘的英語,早晨和晚上是學英語的最好時間。告訴學生記憶英語要結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記單詞和短語,要把握句中的用法。讓學生熟記常用語,確保準確無誤。把常用的交際用語背熟,因為熟能生巧。叫學生要敢于開口說英語,不要怕說錯。只要敢說,就一定會慢慢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要創(chuàng)設情景,加強交際訓練。語言的運用離不開場景的強化訓練,只有交際,才能學好。
5、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部分。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利于學生進行跨文化交流。新課標指出,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五級目標里要求能了解英語國家的人際交往習俗和中外文化異同。因此,在平時詞匯教學中、口語教學中、閱讀理解和語法教學等方面引導學生對于中外文化之間異同進行比較,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綜上所述,課標是要求老師在發(fā)展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較強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力求使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跨文化意識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構成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英語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2] 《跨文化交際英語教程》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2)
[3] 《教育學》.廣西出版雜志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