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弘
[摘要]:習慣一旦形成之后,很難加以改變。因此,在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初始學習階段,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尤為重要。作為一名低年級班主任,要努力幫助剛剛走進校園的孩子們走好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使幼小的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一年級新生 行為習慣 培養(yǎng)策略
我國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曾說: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那么習慣是什么呢?習慣就是指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它是行為和性格的中介物,是行為的一種動力傾向,是人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去進行某些動作的特征傾向。習慣一旦形成之后,很難加以改變。因此,在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初始學習階段,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尤為重要。怎樣幫助剛剛走進校園的孩子們走好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使幼小的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作為一名低年級班主任,我在實踐中持續(xù)關注這些,通過不斷地摸索,積累了一些經驗。我主要是在新生入學初期大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當一個6、7歲的孩子從幼兒園來到了陌生的學校,他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生活空間發(fā)生了變化,他周圍的小朋友發(fā)生了變化,他的學習任務也發(fā)生了變化。如何讓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呢?我先重點訓練新生的坐、立、行。在訓練坐姿方面,我引進了注意力訓練的方法,即對新生進行坐姿+視點凝視的訓練。具體方法如下:讓孩子按照學校要求的標準坐姿做好,然后我會在黑板正中間放上一個硬幣大小的彩色磁力扣。要求孩子們身體不動,眼睛盯住彩色磁力扣,大家進行比賽,看誰盯得最久?在時間把握上,可以從1分鐘延長到5分、10分等等。這個方法頗受孩子們喜歡,在比賽中既糾正了坐姿,有鍛煉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新生大約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到第二學期時,在聽課中90%的孩子都會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有了坐姿,我們再來訓練站立、行走就容易多了。我要求孩子們,站隊時要做到“快、靜、齊”,全班60多人不可能一下子都達到,總有幾個做不到的。這時,我就把要求編成兒歌,當我說:“站隊時”,孩子們就會說:“快、靜、齊”。然后我會逐一表揚好的,對做不好的給以具體指導,再檢查,一旦做到了,馬上給他獎勵,當孩子們得到老師的夸獎后,都會興奮地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練習行走時,我會先領著學生學習我們學校的路隊禮儀,讓他們先記牢路隊禮儀的小兒歌,在講解兒歌時,就向學生提出要求,如:學生在樓道內,上下樓梯時都要靠右行走。走路時,要輕聲慢步,不能奔跑等等。由于孩子比較小,有時只是講解還不明白,我就會親自示范,把這些要求都分解成具體步驟,明確告訴孩子每一步需要做什么,這樣大多數孩子都能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經過一段時間的提要求,訓練,最終看到了效果,良好的行為習慣已基本形成。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只有從入學起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入學的前幾周的教育非常的關鍵,我覺得這一階段要讓孩子知道怎樣去聽課,怎么去學習。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日常學習中從小事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在培養(yǎng)學習習慣上,我是從這幾個方面抓起的:
1.課前我會要求孩子們準備好學習用具,并放在課桌的中間。
2.糾正新生讀書的姿勢,我會給孩子們做具體的示范動作,讓孩子明白書要放在哪里,后背要怎樣挺直。我會不時地提醒學生:“讀書時”學生齊答:“要挺直”這樣做,學生容易記住,而且易于操作,利于養(yǎng)成好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寫字習慣,我會先教學生正確的握筆姿勢,然后進行示范。學生邊觀看,邊模仿。針對學生在寫字時出現的不正確的姿勢,我會及時糾正。經過一個學期的糾正,基本上學生就可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4.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大家都知道:他們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由于在座姿訓練時,我經常進行視點凝視訓練,我們班級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比其他班級的孩子長一些。但是也會出現孩子好動、溜號的現象。所以我會在這個時候,給他們提示,如我會說:“小眼睛”,學生答:“看老師”,或者,我有時走到學生中間拍拍肩膀、摸摸頭等等,用我的肢體語言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對于表現好的孩子,我會用恰當的贊美來激勵他們。
5.培養(yǎng)學生大聲發(fā)言的習慣。我要求學生發(fā)言時先舉手。規(guī)范舉手的姿勢。發(fā)言時必須站直,聲音洪亮,吐字清楚。有些女孩子聲音比較小,我就會笑著做個喇叭的手勢提醒她大點聲或者重說一次,久而久之孩子們都會大聲發(fā)言了。
6.下課后,安排值日班長說口號,整理備品,為下節(jié)課做準備。
7.放學后,跟家長做配合要求孩子在家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會預習功課;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具。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還包括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比較小,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如何打掃衛(wèi)生,我要先在班級教孩子們如何拿掃帚和戳子,如何掃地、拖地,如何擺桌椅,如何擦黑板……然后我會采取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等孩子們喜歡的方式督促孩子盡快學會打掃衛(wèi)生。此外,我會專門安排值日班長每周一檢查個人衛(wèi)生。要求每個學生做到勤換衣服,勤檢指甲。
總之,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行為習慣時,教師做到要求要細、訓練要勤、表揚要多、示范要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耐心、恒心。相信孩子,靜等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