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陳婷
【摘要】瑜伽是一項既能調節(jié)平衡、又能促進循環(huán)和消化的新興健身運動,講究修身養(yǎng)性,注重內心冥想的修行。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得知,教師講授瑜伽課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瑜伽呼吸法、體位法、和休息術的鍛煉方法,并運用于生活中,為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基礎。改善瑜伽課教學場地,配置教學設施和器材,編寫適合的瑜伽課教材,提高瑜伽課的教學效果。針對不同瑜伽鍛煉內容,教師應善于營造課堂環(huán)境,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有效教學能力。
【關鍵詞】有效教學 高校 瑜伽課程 教學方法
1.緒論
1.1研究背景
現(xiàn)階段,瑜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社會群體加入這一運動形式中,由此,也使得該項運動開始在國內的部分高校悄然興起。通常來說,將瑜伽訓練形式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非常的作用,不但能夠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健身技能,同時,有利于開展美學教育,這樣就可以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眾所周知,大學生的審美情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發(fā)生著很大變化,他們特別關注形體美以及內在美的修養(yǎng),這就有利于高校開展瑜伽運動。不可否認的是,在高校瑜伽教學的過程中,還未形成一致的教學方法,使得各高校的瑜伽運動開展良莠不齊,阻礙了瑜伽運動在高校的普及,影響了瑜伽運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促進作用,因此,需要通過對瑜伽教學方法的研究分析,探討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促進該項運動的發(fā)展。
1.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過程中,主要是利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文獻研究法;二是問卷調查和訪談法;三是案例分析法。
2.有效教學理論的概述
2.1有效教學的概念
通過梳理國內文獻資料可知,現(xiàn)階段,針對有效教學理論含義的解釋包括兩類,一是描述式定義;二是流程式定義。
2.2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
1.有效教學的績效特征
第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效率趨高。這主要指的是師生的教學投入小而產出較高。換言之,有效教學使得師生雙方在有限的時間以及精力范圍內能產出高質量的教學。
第三,教學策略必須優(yōu)良。優(yōu)良的教學策略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2.有效教學參與要素的特征
第一,想要確保教學有效,學生的行為能力必須包含以下內容,一是學習是主動行為,其對教學內容興趣濃厚;二是知識和經驗的儲備較為充裕。立足于教學流程可知,學生如果課前準備比較充分,課中能夠積極的參與,則其在課后獲得知識和技能也比較多。
第二,教師同樣能夠對有效教學的開展產生作用,但它是外部原因。
3.高校瑜伽課教學方法現(xiàn)狀分析
3.1瑜伽課教學目標
學生要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首先深入了解瑜伽,樹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對健康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其次掌握瑜伽的基本呼吸方法、瑜伽姿勢及方法、休息術及方法。再次通過瑜伽教學樹立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改善不良情緒。最后增強體質,提高柔韌、力量素質和平衡能力,以此達到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
3.2瑜伽課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調息法、體位法、休息術、體位法、冥想術的內容全面,在飲食知識、生活減壓和瑜伽運動損傷修復方面的內容少。從數(shù)據(jù)中可以得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踐內容豐富、全面,理論知識講授的少。
3.3瑜伽課教材使用情況
在和瑜伽教師實施訪談的過程中,他們多是運用多媒體教學,使用網絡自行學習,再選取部分動作進行教授。由此得出目前天津市高校瑜伽教材的使用還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3.4瑜伽課主要教學方法
教師常使用的教學法是情景教學法和引導教學法,其次是分層教學法,常規(guī)教學法不常用。由此得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語言引導法、創(chuàng)設情景法和分層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3.5瑜伽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5.1.學生人數(shù)多,老師很難關注到整個班級。所以在教學中縮小班級人數(shù),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注意學生信息的反饋,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動作的難度、教法等進行及時的調整。這樣才能提高瑜伽課堂的教學質量。
3.5.2.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溝通較少,課堂氛圍欠融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才使學生更容易融入到課堂氣氛中。及時了解她們對課的感受和想法,以及課后練習存在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應不同學生能力的練習方法。
3.5.3.學校教學場地不夠敞亮,設備欠完善。需要有專門的瑜伽練習場地,一定的輔助器材,可以對提高教學效果有一定幫助。
4.結論
4.1通過對高校瑜伽課程教學方法的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瑜伽課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場地不夠寬敞,設施不完善,教材不能滿足學生需求,課堂人數(shù)多,老師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生。
4.2在呼吸法教學中通過教師講解呼吸法的練習步驟,創(chuàng)設安靜的課堂環(huán)境并控制整個過程的完整性,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內心安寧的狀態(tài)。
4.3在體位法教學中,需要采用由簡到難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并進行針對性指導,才能使學生在適合自己的體式練習中取得進步。
4.4在休息術教學中,營造出良好的氛圍,教師自然、輕柔的引導,選擇的環(huán)境是三大主要因素,只有三者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方奇.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健美操課教學內容體系分類構建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龐桂美.學校教育目標系統(tǒng)中的閑暇教育目標探討[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5):23-24.
[3]許蘭.瑜伽教材內容構建與教學體系研究[J].體育世界,2012(6) :125-126.
[4]李月華.瑜伽健身教學中動作體位規(guī)律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1(5)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