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高
【摘要】新時期要求教師得引導學生從心靈體驗出發(fā),真實地再現生活的底蘊,真誠地擁抱生活的亮麗,關注時代,關注生活,教師必須先做有心人,先行一步,引導學生自覺追求創(chuàng)新性思維,構建開放、發(fā)散、鮮活的新世紀思維形態(tài),拓展學生寫作空間。
【關鍵詞】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 拓展思路 提升素養(yǎng)
語文是最具開放性、最容易與生活發(fā)生聯系的學科,生活的空間有多么廣闊,語文學習的天地就有多么寬廣,我們要樹立開放的語文教學觀,引導學生銜接好課本上和生活中的語文資源,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使語文學習由課內走向課外,幫助學生形成遷移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搜集資料,趣味盎然
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相連,并在生活中得到延伸,就要結合單元主題和課文意旨精心設計,找準向課外延伸的切入點,遷移運用。如:教學“花”這一主題單元時,我布置學生搜集與花有關的小知識,學生憑借已有的閱讀經驗,積極查閱資料,每個人的筆記本上都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匯報課上學生交流了以下內容:“花”字成語集錦:花紅柳綠 百花齊放 百花爭妍 花香鳥語;中國八大名花:牡丹、月季.荷花、菊花、杜鵑、蘭花、桂花、君子蘭;古詩文中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結合搜集的知識,設計完成了特色作業(yè)“花香四溢”,學生的搜集有了展示的機會,個個興致勃勃。課內外有機結合,拓寬了學習空間,在實踐中增長了知識,完成了語文積累,感受到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規(guī)律。
二、巧設練筆,樂在其中
1、續(xù)寫詩歌,唱響童年感懷
課文中的語言意境跟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積累的各種信息有著必然的聯系,指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暢想,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生想象的空間就變得更開闊。例如,在學習《大地的話》一課時,在引導學生比賽讀、感悟讀,充分朗讀詩歌,體會大地母親那博大無私的胸懷后,我因勢利導:“我們來猜一猜,大地母親還會對誰說話,又會說什么話呢?”很顯然,我的情緒感染了學生。教室里出奇地靜,只聽見沙沙的書寫聲和偶爾的低語聲。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很高,寫出許多表達了他們鮮為人知的真實心里感受的佳作。有的這樣寫:假如你是一只小兔\任你在我的懷里追\這里有鮮嫩的草兒、香甜的蘑菇\你可以在溪邊漫步\也可以到溪中喝水\無論你怎么做\我都不會責備;有的寫到:如果你是一只蝴蝶\任你在我的懷里飛\你可以吮吸花蜜\也可以埋頭大睡\無論你做什么\都不會感覺到累。
捧著孩子們交回的日記,讀著那些稚嫩的詩歌,或是祝福,或是叮嚀,或是寬慰,我覺得那是一種聲音,一種心靈拔節(jié)的聲音,是那精心預設的真誠交流,讓學生變得自信起來,形象地表達了自己豐富的想象。
2、細節(jié)仿寫,引領真情流露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我們所用的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質兼美,是指導學生寫作的極好范文,可以以這些范文為對象,在學生廣泛攝取生活素材的基礎上,結合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模仿寫作訓練。
《一雙手》這篇文章通過對林業(yè)工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迎善一雙奇手的細節(jié)描寫,透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為綠化祖國,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課文兩次對張迎善的手作了特寫。通過數字描寫的方法讓人感受到這雙手是天下第一號大手。這樣一雙手就在作者濃墨重彩之下像特寫鏡頭一樣展示在讀者面前,透過這雙手我們看到的是張迎善這位普通勞動者甘心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人們的美好愿望。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在這雙手上所凸顯出來的張迎善對造林事業(yè)的無比熱愛,同時創(chuàng)設“爸爸媽媽的手”這一話題情境,布置學生放學回家抓住特點觀察爸爸媽媽的手,嘗試通過多角度準確細致地描寫一雙手來表現一個人。
這一話題觸動了學生的心,引起了他們的共鳴,第二天在話題交流結束后的仿寫中,有的學生凝神沉思,有的學生揮筆疾書,所有的孩子好像頃刻間長大了也懂事了。出現了很多情真意切的佳作。如《媽媽的手》:每天,媽媽的手都在不停地照顧我,所以,我在漸漸地長大,而媽媽手上的紋路卻越來越深,手也變得越來越粗糙。再如《粗糙的手》:每當我灰心時,眼前總會浮現爸爸的手,那上面的每一塊繭子,每一道傷口,我都忘不了……字里行間,都是孩子對生活的點點滴滴細致觀察后的真情流露。
三、展開想象,詩意化圖
課外延伸還可以布置些綜合性強的活動讓學生去做,比如創(chuàng)設特定的詩配畫情境,為學生插上遐想的翅膀,并讓他們的想象躍然紙上,也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
《游園不值》一詩采用以少勝多的手法烘托出滿園春色,構思奇巧,耐人尋味。先寫了作者想看花卻進不了園的掃興,即而筆鋒一轉,寫到墻頭一枝紅杏,心情由掃興轉為欣慰,末尾句“一枝紅杏出墻來”以高度的藝術概括能力,把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象以及作者的喜悅熔鑄在七個字里,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聯想空間。學習了這首詩后,學生思維活躍,腦海中出現了爭奇斗艷的春天景象,我讓學生把詩意繪成圖,來加深對詩句的理解、記憶,體會其真實內涵。不少同學以《一枝獨秀春杏圖》為題,畫出了嬌艷欲滴的花朵,贏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這種愉快的學習方式不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激發(fā)了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當他們把所讀懂的詩意繪成一幅圖,想象的翅膀帶他們領略了詩的意境、詩的內涵。
“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層浪”。如果學習在課堂四十分鐘后嘎然而止,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變成了一截線段。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根據課型為學生精心設計出恰當的延伸契機,讓學生沿著這條線將語文學習快樂地延伸下去。
【參考文獻】
[1]林芳.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策略[J].語文天地,2013(10).
[2]鄭建功.新課改下作文寫法探討[J].福建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