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陸華
摘 要: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運用直觀教學的方法,將教具的演示與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相結合,就可以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實驗研究的興趣,使學生在觀察實驗中,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概括,提高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實驗并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小學科學實驗提出幾點思考,希望對小學科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 實驗; 改進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2-087-001
一、自制教具,最大化體現(xiàn)實驗現(xiàn)象
研究表明:學生獲取信息的過程常常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作為科學學科的探究更是如此。因此選擇和運用好恰當?shù)膶嶒灲叹?,就成為上好科學實驗課的關鍵一環(huán)。
比如四年級上冊“冷和熱”單元“熱的傳遞”一課中,研究固體的熱傳遞方式,要求點燃蠟燭,在金屬湯匙柄前端、中端和末端分別滴上蠟,等其凝固。后用試管夾夾住金屬湯匙,用酒精燈分別在湯匙前端、中端加熱,觀察不同位置上蠟熔化的情形。在做這個實驗時,首先湯匙在實驗室不常見,需另外準備,其次因為要分別在湯匙的前端和中端加熱,就需要兩次重復的在湯匙上滴蠟。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將教具進行了創(chuàng)新,把湯匙換成30厘米的鋁箔片,用錘子在鋁箔片上敲5個凹槽,在每個凹槽中用蠟燭滴上蠟油,用酒精燈分別在不同位置的凹槽下加熱,觀察蠟熔化的情形,從而得知了熱都是由溫度較高的一端傳向溫度較低的一端。通過這樣的教具的創(chuàng)新,學生可以更生動、更直觀的獲得感性知識,而且這個教具可以隨拿隨用,凹槽中的蠟也可以重復使用。
二、控制變量,使實驗效果更明顯
我們在實驗室條件下就是要千方百計用盡可能短的時間讓學生們看到這個變化,進而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果實驗的時間較長,效果再不明顯,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一般來說,課前教師都要對課上要做的實驗進行事先演示,從中發(fā)現(xiàn)實驗材料的缺陷,便于及時做好選擇和調整。
例如三年級上冊“生命之源——水”單元“生命離不開水”一課中,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課本要求挖根系發(fā)達的植物放入試管中,并在水面上滴少許油,以防止水分蒸發(fā),每天觀察和記錄試管中水的高度,其中提到試管可以用小瓶子代替,筆者一開始為防止學生不小心打碎試管,覺得用飲料瓶做實驗更安全,于是筆者課前挖了9顆根系發(fā)育差不多的吊蘭,按照課本要求分別放在3個直徑為1.5厘米的試管中,3個直徑為3厘米的小雪碧瓶中,3個直徑為9厘米的大雪碧瓶中,經(jīng)過一周后,我發(fā)現(xiàn)試管中水面下降的高度很明顯,小雪碧瓶其次,大雪碧瓶則不太明顯。可見,瓶子直徑的大小對實驗效果有很大影響,所以在課上學生進行實驗時要盡量選擇直徑較小的瓶子。
同樣的例子還有四年級上冊“我們周圍的空氣”單元“空氣中有什么”一課中,在做剩下的空氣不支持燃燒的實驗時,有時火柴并沒有立刻熄滅,實驗失敗。為了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筆者又分別用大小不同的飲料瓶反復做了該實驗。筆者發(fā)現(xiàn):用較小的飲料瓶實驗時,火柴會頓時熄滅,而用較大的飲料瓶實驗時,火柴不能立刻熄滅。
這是為什么呢?經(jīng)認真分析:這個實驗的成敗與飲料瓶的大小有關。大飲料瓶的空間大一些,空氣多一些,蠟燭燃燒消耗掉大部分氧氣,但不可能將瓶內氧氣全部耗光。因為當蠟燭把它周圍的氧氣消耗掉時,其他地方的氧氣,特別是離蠟燭比較遠的瓶口的氧氣還沒來得及補充時,蠟燭已經(jīng)熄滅了。
這些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不能過分依賴于教材,它不能也不應當成為教師教學的“圣經(jīng)”。因此,我們在用教材施教的同時,對教材中的內容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確的判斷,只有這樣,我們的科學課才會更嚴謹,更科學。
三、借鑒教材,靈活運用
三年級上冊“生命之源——水”單元“神奇的水”一課,在做會“噴射”的水的實驗時,課本上的方法是用釘子在瓶壁由上到下等距離地扎3個一樣大小的孔,用一長布條將3個孔貼上,再往瓶里裝水,撕去膠布,觀察射出的水流有什么不同。在這一實驗中,怎樣將扎好孔的瓶子灌滿水是一個難題。筆者轉換思維,將扎好孔的瓶子擰開瓶蓋橫放在桌上的水槽里,使瓶子灌滿水。實驗時,由學生分工合作,將灌滿水的瓶子快速從水槽中拿出并豎直瓶子,再觀察射出的水流情形,注意噴出的水盡量不要撒到水槽外。在這里,建議這個實驗可以在室外做,將噴射出來的水灑入花壇,做到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改進與創(chuàng)新提高實驗可操作性,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是一種積累,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就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并學習新的科技知識,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及創(chuàng)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