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嫻
摘 要:兒童文學具有故事性與趣味性的特征,其鮮活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思維發(fā)散能力。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還促進了小學生的情感發(fā)展。本文就兒童文學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及應用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啟示
在新課改背景下,兒童文學作為專門的少年兒童文學,為了更好地將其文學價值發(fā)揮出來,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教學價值的取向上進行研究,轉變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以實現(xiàn)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
1.兒童文學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的高峰時期,兒童文學作品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兒童文學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另外,兒童文學作品具有語言生動形象、故事惟妙惟肖、情感貼近兒童生活的特點,因此,兒童文學教學迎合了小學生的口味,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兒童文學的教育方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此外,小學語文教學中節(jié)選的兒童文學篇目,大多都是比較典型的優(yōu)秀作品,當中的文章內容都是傳達積極健康的正面思想,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和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生在欣賞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自身的思想素質,進而提升了小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
2.兒童文學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1)重視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兒童文學的入選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小學語文教材的選題過程,相關教育部門應該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選擇符合其心理、年齡特征的兒童文學作品,并做好教材的審核工作。從小學生的發(fā)展過程看,選擇教材時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保證教材內容可讀性的同時體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時代思想,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時效性,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目前,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已經收錄了許多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例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家》《誰得的蘑菇最大》等都是兒童文學中的優(yōu)秀作品。在編選兒童文學教材時,要注重啟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想象能力,充分體現(xiàn)文學作品的人文價值,在貼近兒童心靈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2)結合學生思維特點對兒童文學中的藝術性進行挖掘。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兒童文學的教學時,要注重運用鮮活有趣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表達教學內容,將兒童文學中蘊含的藝術性充分挖掘展現(xiàn)出來,突出兒童文學中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體現(xiàn)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價值。在《找春天》一文中,教師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讀課文:“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課文中對比喻、排比和擬人手法的運用,給兒童展現(xiàn)了一幅跳躍而豐富的春天畫面,激發(fā)了兒童學習的興趣。
(3)采用新型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兒童文學的閱讀式教學中,可采用默讀、自由閱讀、合作學習及復述閱讀等方式展開,通過一種新型教學解讀方式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將兒童文學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充分展示出來,使學生能夠進入文學作品中的審美境界。例如,兒童散文《畫風》中寫道:“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就會想象畫風的情景,如此一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拓展,從而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
兒童文學不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且開展兒童文學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審美情趣,因此,將兒童文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展現(xiàn)兒童文學的精神底蘊,提升小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審美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鑒莉.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1).
[2]肖連校.兒童文學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24): 48—49.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