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美麗
一、閱讀指導形式化
學生的課外閱讀強調(diào)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以此讓學生做到手不釋卷,愛不釋手。過去的閱讀課堂教學,教師指導過多,“目中無人”;現(xiàn)在的課外閱讀,教師指導過少,“目中無我”。目前的課外閱讀處于三種狀態(tài):即閱讀內(nèi)容基本上處于隨意狀態(tài);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直至高年級報刊、故事、詩歌、科普類等閱讀處于無序狀態(tài);閱讀效果處于低效狀態(tài)。目前,學生的心智正處于成長階段,正處于求知階段,學生還不具備完全獨立的思考能力,知識結(jié)構(gòu)還不完善,學生讀書不去思考,走馬觀花,收效不大。教師只是每天布置讓學生回家閱讀,讓家長監(jiān)督,以為這樣就能完成課外閱讀的任務(wù),這是對課外閱讀教學的曲解。提高課外閱讀的質(zhì)量,必須要正常有序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導興趣、導方法、導思維、導信息。教師要上好“閱讀指導課”,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默讀,怎樣提高默讀速度,怎樣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習慣,怎樣科學安排閱讀時間,怎樣挑選愛看的書,怎樣進行掃描式瀏覽閱讀,怎樣利用索引、目錄查閱資料等等。課外閱讀少不了教師的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閱讀為孩子開啟探究過去、現(xiàn)在、未來奧秘的大門,讓閱讀要成為學生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二、閱讀評價模糊化
1.以定量評價為主。讓學生做大量的讀書筆記,抄得越多的學生就是讀得好的學生。這導致了許多學生只去摘抄,應(yīng)付老師的檢查。一些優(yōu)美的句段適當?shù)恼强梢缘?,但以此為唯一,學生就會對閱讀產(chǎn)生厭倦。
2.以他評為主。為了保證讓學生閱讀,教師把課外閱讀的評價權(quán)交給家長,以家長的簽字作為評價依據(jù),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3.閱讀評價單一。教師只是讓學生去讀,只從時間和內(nèi)容方面提要求,閱讀的速度、習慣、方法等方面沒有目標。
閱讀應(yīng)該以學生積極的讀書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為評價的首要內(nèi)容,對書愛不釋手,達到手不釋卷,應(yīng)該是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
三、閱讀寫作分離化
語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讀寫,語文教育不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個語言學家,但是學生需要用筆表達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感知和期盼。課外閱讀的書面語言積累要與課內(nèi)習作運用相結(jié)合,學以致用。
但是,從當前課外閱讀的情況看,學生為讀而讀,動口不動手。學生有的是在學校里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有的是回到家里閱讀。學生讀書時有口無心,讀書不動筆,讀后不愿寫。有感不發(fā),只是機械地讀。平時不注意書面語言的積累,寫文章語言蒼白無力。閱讀寫作兩張皮,就會造成頭重腳輕根底淺。讀書是吸收,是積累。寫得好,首先是讀的有效,讀寫是語文的雙翼。讀書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文情并茂的佳作要目注神入,多思考,從讀書中吸收豐富的養(yǎng)料。閱讀要應(yīng)用于實踐,學生在讀寫天地里自由翱翔,才會體驗到幸福。
隨著課外閱讀研究的深入,暴露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只要我們正視那些誤區(qū),課外閱讀,這個語文教學的寵兒,一定會愈來愈顯示它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