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云
【摘要】在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倡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主觀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踐,提出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而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讓學生體驗到語文閱讀的快樂。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悅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感知、理解、欣賞及分析段落篇章的能力,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語言技能之一。在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倡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主觀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踐,提出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積極探究中做到“愿”讀、“善”讀、“享”讀、“樂”讀,從真正意義上將閱讀變?yōu)椤皭傋x”。
一、趣味引導,讓學生“愿”讀
由于年齡因素,對于課堂40分鐘,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很難堅持下來。為此,必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采取趣味化的方式進行引導,讓學生喜歡閱讀、愿意閱讀。
首先,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民主的閱讀氛圍。例如語文課堂上,在保證基本課堂秩序的前提下,允許學生大聲朗讀,大膽提問和發(fā)言,勇敢與同學或老師討論問題等。這樣給學生們的心理解開束縛,讓他們能夠大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閱讀學習中。其次,學習新課文時,教師要選擇好的導入教學方法,比如講故事、設(shè)情境、看影片、聽音樂、做游戲等,以激發(fā)學生對新課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小學語文教材(蘇教版)第九冊《嫦娥奔月》這課,學習前教師先給學生們講一講嫦娥與后羿的凄美愛情故事,再配上用多媒體播放的精美畫面、圖片和音樂,給學生直觀的光影聲色等視覺沖擊,以此吸引學生的眼球。趣味化的新課導入將學生們的好奇心充分調(diào)動了起來,便對嫦娥奔月的更多故事情節(ji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助于本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最后,在課文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設(shè)置懸念,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為營、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課文、分析課文、掌握閱讀技巧。比如教師可以設(shè)疑提問:嫦娥對待村民如何?嫦娥是怎樣對付壞人逢蒙的?嫦娥奔月后,她還能與丈夫后羿在一起嗎?這說明了嫦娥什么樣的人格品質(zhì)?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情感的把握也有了進一步深入。
二、自主學習,讓學生“善”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指導他們善于運用工具書查閱生字新詞,順利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要把閱讀學習的主動權(quán)和自主權(quán)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方法,掌握閱讀技巧,真正做到善于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生要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做到學會閱讀、善于閱讀和掌握閱讀的技能。首先,要攻克不認識的字詞,消除語言障礙,了解課文大意。學生要善于借助字典、網(wǎng)絡(luò)、輔導書等工具,加深對生字新詞的理解記憶,將課文中的句子讀順、讀懂。并且學會一邊閱讀一邊做記號,將文中的關(guān)鍵字詞、用得巧妙的字詞圈點出來,做到邊讀邊記邊積累。例如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七冊《天安門廣場》這篇課文中的“雕梁畫棟”“矗立”“姹紫嫣紅”等詞,學生們可能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時就需要借助工具書進行查閱了解。還有寫得比較優(yōu)美的詞匯,“雄偉壯麗”“遙遙相對”“花團錦簇”“翩翩起舞”“五彩繽紛”“華燈初放”等,學生們閱讀時將其標記出來,加以重點理解和掌握。然后,學生要學會初步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及前后段落間的邏輯關(guān)系,掌握自主閱讀要領(lǐng)。比如《天安門廣場》這課是采取什么結(jié)構(gòu)描述的,是“總—分”結(jié)構(gòu)?還是“總—分—總”結(jié)構(gòu)?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介紹天安門廣場里的建筑物的?課文敘述的內(nèi)容是怎樣一步步推進的?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分析初步了解課文結(jié)構(gòu),做到對課文的初步認知。最后,學生還應(yīng)嘗試著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如《天安門廣場》這課,作者大篇幅地描寫天安門廣場的雄偉壯麗,字里行間透露出怎樣的情懷?學生們必須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和揣測。這些都是學生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訓練學生自主閱讀、善于閱讀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享”讀
讀與說就像一對雙胞胎兄妹,密不可分。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與同伴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想法、表達各自的意見。尤其是對于一些開放性問題或者比較深奧的問題,要讓學生們進行合作討論,讓學生們的思維在碰撞中摩擦出最美的火花,在侃侃而談或針鋒相對的辯論中感悟出真理。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例如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九冊《尋隱者不遇》這課,通過詩句解讀和自主學習,學生們對這首詩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為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詩句內(nèi)涵的挖掘,增強學生對詩句情感的體會,我組織學生開展合作討論的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在詩中,作者是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隱者的高潔的?”頓時,學生煥發(fā)出“空前”的學習興致,紛紛在小組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生1:通過“松”來體現(xiàn)出的,我們一般都用松樹來表達一個人的高風亮節(jié),表達一個人的骨氣;
生2:通過“采藥”體現(xiàn)出的,“采藥”可以看出隱者會看病,能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如同現(xiàn)在的白衣天使;
生3:我認為一個“山”就可以說明問題,在許多故事中,山中都住著老神仙、高人(學生一片笑聲);
生4:“云深不知處”中的“云”也能看出,說明隱者在山中居住很高,很遠,不怕狼豺虎豹,是一個高人、能人、有本事的人。
……
就這樣,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場面十分熱烈,思維也被充分激活起來,對古詩乃至閱讀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情,真正享受到閱讀、品讀、思讀的樂趣。通過合作交流式學習,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快速反應(yīng)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四、質(zhì)疑探究,讓學生“樂”讀
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基礎(chǔ)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質(zhì)疑探究,升華閱讀教學。在前面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基本上實現(xiàn)了無障礙閱讀,對于疑難問題有了初步的理清吃透,對閱讀文本有了基本的感知和認識。接下來,教師還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一步的質(zhì)疑、探究、摸索,挖掘課文的精美之處與深刻意蘊,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將對課文的閱讀理解提升到新的高度。
例如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九冊《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課,除了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合作討論外,還有必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發(fā)現(xiàn)、感悟和領(lǐng)會。比如高爾基與兒子的感情怎么樣?哪些地方能看出父親對兒子的愛?哪里又能看出兒子很愛父親呢?讓學生們帶著這些疑問,反復閱讀課文,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其中,“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 西——鮮花”這句話中,為什么高爾基說是在“島上”?兒子給他種的花草不都是在院子里嗎?這里的“美好的東西”特指什么?還有,“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中“給”和“拿”分別代表了什么?高爾基的這句話蘊含了什么道理呢?同時,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展開討論和探究,從而理解文章的深意。通過開放式、趣味化的探究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體驗閱讀的樂趣,還能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和不斷質(zhì)疑的精神,幫助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精心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同伴合作學習以及不斷質(zhì)疑探究,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從閱讀走向“悅讀”。
參考文獻
[1]蔣磊.讓“閱讀”成為真正的“悅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3).
[2]盧旭蓮.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1(4).
[3]李枝芳.關(guān)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現(xiàn)代閱讀 (教育版),2012(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