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50萬字。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同時,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為學生打下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由此可見,引導、教育孩子成為終身的閱讀者就是小學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責任。
關鍵詞:閱讀;查詢;思考
隨著學生進入中高年級,閱讀量增加了,很多學生會明顯感覺到閱讀的壓力大了。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學生,讓學生讀有所獲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下面談談閱讀教學中的五步曲。
一、讀
讀就是讀文。讓學生讀書,就要教他們讀書的方法,怎樣去讀,讀到什么程度。閱讀教學中,我常采用逐層深入讀文的方法:第一遍讀文,速度可以慢,但必須要讀準文中的生字詞,讀好每句話。第二遍讀文,在認字的基礎上,加快速度,邊讀邊發(fā)現(xiàn)文中難讀的地方,不會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直到把文章讀得通順。第三遍讀文,在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這篇文章講了什么,自己已經明白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第四遍是有感情地朗讀,讀中感悟文意,在讀中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指導學生讀書,要以學生為本,教師十分有必要在學生讀書的時候去巡視,以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指導,這個過程是化解學生讀書問題的過程,也是傳遞讀書方法的過程。把課文讀熟,字字入目,靜下心來讀書,不慌張,是讀好書的唯一途徑。
二、查
查的范圍包括查字典、詞典、背景資料、文中涉及的各種知識等。最好是在讀文章之前查,這樣對理解文章更有幫助。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問他人等多種方式搜集相關的資料,既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有利于理解文章內容。如,《秉筆直書》寫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事,這時間離學生太遙遠了,文中竹簡、伯、仲、叔、季、太史這幾個特殊的詞語學生不易理解,課前可先讓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然后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學習課文。
三、思
思,即思考。只有會思考的讀書,才是真正深入地讀書。其實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個讀書過程中,都要思考。讀文時的思考,查閱時的思考,對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在讀文章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考文章說了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還想知道哪些問題等。
四、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寫的樂趣。寫就是引導學生把自己讀書的收獲用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要針對文章內容寫下自己獨特的體驗、想法、意見,可讓學生做課文批注,做批注的方法有很多,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種。
1.符號式批注
符號式批注適用于初讀文章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自己能讀懂的符號來進行批注。如遇到不懂的字、詞、句,可在邊上寫個“?”如《一雙手》中“張迎善的手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睘槭裁窗褟堄频氖直茸靼虢乩纤赡??學生對這句話不理解,可以在這句話邊上寫個“?”
2.感悟式批注
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理解、體會,從而領悟文章的內容。如《一雙手》當讀到“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蔽易寣W生量一量自己的手,再與張迎善的手進行比較,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張迎善的手大。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在這個句子旁邊寫下來,就形成了學生獨特的感悟式批注。
3.想象式批注
做“想象式批注”,也是發(fā)掘意義的過程。教師應該盡量引導學生在發(fā)掘和填充文本“空白”的過程中對文本進行一次再創(chuàng)造,使閱讀成為一個個性化創(chuàng)造活動。如《一只小鳥》這個故事的結尾是“從此那歌聲便消失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著它,聽它的歌聲,卻不能了?!蔽覀兛梢宰寣W生續(xù)寫“那只鳥后來怎樣了?”
五、背
背,就是將文中的好詞佳句背誦下來。積累是我們進行閱讀教學最為關鍵而重要的一環(huán),而詞匯量等知識的積累都源自背誦,所以背誦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缺少的手段。
總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讀、查、思、寫、背”這五部,以學生為主體,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閱讀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石。
作者簡介:黃涼涼,女,1975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福建省石獅市鳳里寬仁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