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榕
【摘要】教學細節(jié)是指發(fā)生在課堂教學中,為解決某一個問題而精心設計或動態(tài)生成的一個短小的教學過程。忽視細節(jié)的教育是抽象的,迷茫的,而重視細節(jié)的教學過程充滿智慧和創(chuàng)造,具體而豐富。獨具匠心的教學細節(jié)會帶來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關鍵詞】教學細節(jié) 精彩 創(chuàng)造
教學是由細節(jié)組成的。英國詩人布萊曼說:“一朵花里窺天堂,一粒沙里見世界。”教學細節(jié)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蘊涵智慧;看似簡單,而簡單中孕育思想。英語教師應該如何以強烈的細節(jié)意識,開發(fā)教學實踐研究,并在實踐中打造出精彩的課堂呢?我就新課標高中英語課堂的一些嘗試與積累,淺談以下觀點:
一、精彩細節(jié),來自對標題進行大膽預測、驗證
讀前預測是很重要的閱讀活動之一,可惜很多老師覺得太浪費時間,而且文章中沒有太多于此相關的內容和練習,所以都忽略了此步驟。其實,預測正確與否不重要,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形成期待。學生自然將以后的閱讀活動作為印證活動積極參加。而且形成積極的頭腦風暴,結合生活經驗理解了背景內容。
例如: 在教book3, unit5 Canada的reading text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時,我提出 “what does The True North mean?” 學生猜: “Its a place in Canada./It is Canada./ Its a country.”此時我都微笑著記錄他們的各種預測,不作評判,這樣學生形成強烈的閱讀期待,激發(fā)了興趣,在閱讀中飛快地找到了答案:Its the name of the cross-Canada train.接著我立刻提出問題:“Why does the author use it as the title? Why doesnt he use Canada as the title?” 帶著進一步的問題去閱讀,在完成任務之后,學生理解了文章是用“The True North” is not only a theme throughout the trip but also a theme throughout the whole text.
二、精彩的細節(jié),來自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
單詞記憶是學生學習英語最頭痛的事。每每教新單詞時,我常會提問, “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seeing the word?” 比如我在教preserve這個單詞時,學生紛紛說出與其相似的單詞 “reserve, deserve, observe , conserve” .教success時,學生就會馬上說出successful, successfully, succeed, 教impress 時,學生就能知道impression, impressive 等詞性。這樣舉一反三,溫故知新的工作常常出現(xiàn)在我的新單詞教學中,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總結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不知不覺中也掌握了單詞的前綴后綴構詞法.當學生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后,教學生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讓學生記住一個單詞,然后記住由此而派生的一系列相關單詞。在英語句型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句型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
比如在教感官動詞,使讓動詞+ 名詞+ 分詞結構時,
I found a boy lying on the ground.我會立刻提醒學生相似的結構,如with +名詞+ 分詞 / There is+名詞+ 分詞 .
With the boy lying on the ground….
There is a boy lying on the ground.
它們結構復雜但出現(xiàn)率頻繁,學生對于這種結構常常迷惑不解,如果引導學生歸類,找出相似之處,就能起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三、精彩的細節(jié),來自對教師應變能力的考察
在現(xiàn)實教學中,不少教師上課按預設模式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過分拘泥于靜態(tài)教案的預設而忽視動態(tài)學案的生成,較少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tài),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比較呆板,常常陷入枯燥無味的講解分析,而學生提不起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靈活的預設,結合課堂實際,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反應,智慧地把主觀的直線性教學設計轉化為靈活的設計,充分孕育和激發(fā)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精彩。如同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真正的教學技巧和藝術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上的所有細節(jié),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p>
比如,有次在講解練習冊習題中,有涉及祈使句的反意疑問句,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簡潔明了地介紹這個內容呢?我突然關注到有個學生聽累了,趴在桌上,想睡覺的樣子。我走到他的身邊,輕聲說道“Yangming,wake up, will you?”
學生們聽到了都笑了,他卻睡眼惺忪的樣子,于是我又對笑著全班同學說:“Lets wake him up together, shall we?” 學生們一起笑著說:“Yangming,wake up, will you?” 我把這兩個句子寫在黑板上進一步鞏固,在歡快的氣氛中,他不好意思地完全醒了,大家都掌握了帶有稱呼語的祈使句及它的反意疑問句的用法。
再比如,在Book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中,好幾處提到了現(xiàn)在分詞作伴隨狀語的現(xiàn)象。為了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也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突然想到講臺上的教鞭,問道: “Who would like to walk the way as Chaplin did? Its very interesting ,isnt it?”我把教鞭拿給了自告奮勇上來表演的學生,他舞動著鞭子,模仿卓別林走得惟妙惟肖,博得了大家的掌聲。因此,大家便一起說出了以下句子: “He walked stiffly,carrying a walking stick.” 和“He walked stiffly,swinging the walking stick in the air.”endprint
很多精彩的細節(jié)都是在教師精心設計之外,教師要勇于非預設生成,智慧駕馭課堂,善于觀察,隨機應變,捕捉契機,就可以催發(fā)生成很多驚喜和收獲。
四、精彩的細節(jié),來自對學生智慧火花的點燃
在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充滿靈性的生命,他們充滿智慧,渴求知識,張揚出獨特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學會有效利用學生資源,給出充分的時間空間讓他們積極參與思維,自由發(fā)揮,他們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
比如,有一天,有個學生遲到了,我表現(xiàn)出生氣的樣子,說“ Im a little angry ,do you know why?” 學生們會說:“ Because Yeyong was late for class.” 我繼續(xù)問,“You are right.But do you know the answer to ‘what made me angry?” 我要他們討論這個問題與答案。 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用主語從句來表達: That Yeyong was late for class made you angry.有的學生聯(lián)想到以前學過的動名詞作主語,就積極回答:Yeyongs being late made you angry./His being late made you angry.學生頓悟到答案必須能替代what,而不能用because .
學生只有在用語言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學會語言,人們常說: You hear, you forget; you read, you remember; you do, you learn.很多老師上課為了節(jié)省時間,總會抄出很多的例句給學生,因為他們認為學生們造出的句子常是病句,還不如不讓他們嘗試。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創(chuàng)設語境情景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他們獨立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結果,而他們有的想法非常好,往往超出了教師的永遠反復使用的那幾個例句。
比如,在教授whichever ,whatever,whoever等等連接讓步狀語從句時,我只舉了一兩個例子,就讓學生自己討論與發(fā)揮了。有個男孩剛開始不會回答,但是說,“Let me think again.”突然,他說:“I get it.” “Whichever class we will stay in, we can be a hero.”因為當時正面臨著文理分科和分班的現(xiàn)實狀況,他的例句反映了同學們對班級的不舍,和對將來學習的決心。引起全班學生們的共鳴,收獲了熱烈的掌聲。這是我作為教師無法創(chuàng)造出的代表學生們的一個精彩而智慧的例句,我把它莊重地寫在黑板上,后來它成了班級的經典名言。課堂是個師生充滿激情,發(fā)揮智慧,表現(xiàn)個性和愉悅心靈的歷程。我享受著,收獲著這種感動。
五、精彩的細節(jié),來自對錯誤資源的利用
1.課堂中的錯誤包括教師的錯誤和學生的錯誤。教師難免會出現(xiàn)知識上的或行為上的錯誤,這是很自然的,加上高中學生思維較活躍,思想比較成熟,也很愛質疑,所以常常能發(fā)現(xiàn)教師的錯誤。這時,要鎮(zhèn)定自若,大膽講出來,不要刻意掩飾。部分教師覺得不好意思,會很尷尬,羞于面對,這是不可取的。
比如,我偶爾在拼寫時寫得太快了,漏了字母,學生提出后,我很自然地說:“Im sorry, I got the mistake.”
當然,如果是講解上的錯誤,我還會說:“You are so great.You can find out my mistakes quickly! Can you help me to correct the mistakes?”這種將錯就錯的處理法,讓學生進行改錯,類比,或辯論,往往將失誤變成機遇,“糊涂”的老師造就了“聰明”的學生。這樣不難掃除尷尬,化險為夷。
2.學生的錯誤,作為珍貴的教學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心理學家蓋耶說過:“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范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p>
有錯誤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因此,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同時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錯誤背后的原因,挖掘錯誤的價值。
比如,在口語練習時,學生經常會無意識地把“he”和 “she”弄混了,一般說來,我不會立即糾正他們的錯誤,否則他們的思維就會被打斷,變得結結巴巴,沒有自信,我認為在不影響交流的基礎上,犯錯是允許的。我常常在聽完他們的表達后才評價說: “I think you express yourself clearly and well, but Its better to pay attention to…”這樣不僅這位學生本人,而且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怎樣才能說的更好。
在學習了Book4 ,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 后,我提出了個問題:“If it were you, would you like to work in the wildlife for so many years?”
有個學生立即說:“No, its too hard ,I like to do some easy jobs.”盡管這不是預設的答案:“Yes,its great, we should learn from Jane to protect the wild animals.”但是這卻是學生們最自然和直接的聲音,我不能表示出失望的樣子說: “Its wrong of you to say so .”相反,我接著他的話說: “Yes,its very hard ,but most of things are hard to do in the world.And If you really love it , it doesnt matter however hard the work is , do you think so ?”這個學生理解了我的話,若有所思地點著頭,我便趁熱打鐵問:“So what made Jane successful in her field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學生自然得出: “Its her love to animals that made her succeed.”這樣,自然而然地在教學中滲透了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今后要熱愛自己的事業(yè),積極進取,在如何選擇未來事業(yè)的問題上給了一定的啟發(fā)。并且使學生提高了認識,升華了道德。
總之,教師們要在課前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顯露生機和活力,注重各個細節(jié)的實施,既會帶給學生更加深入、實際的思考,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又會使教學師生雙方都有既胸有成竹又不乏靈活智慧的創(chuàng)造,從而使尋常的課堂演繹出不尋常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孫鵬.高中英語課堂拓展活動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2.
[2]朱成明.智慧在教學細節(jié)中生成[N].英語周報(高中教師版). 2009.
[3]楊謝友.巧用課文標題,優(yōu)化閱讀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 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