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
【摘要】本研究以文獻為依據闡述了“任務型教學”的發(fā)展變化及其產生背景,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和在企業(yè)的親身體驗,根據中職商英專業(yè)學生多數從事的外貿崗位中業(yè)務的一筆完整流程進行教材的編寫和任務的設定,再將所編教材在班級中進行實驗研究,并對某部分學生進行跟蹤日記的研究,探究出最適合本校中職商務英語專業(yè)的“任務型教學”。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商務英語專業(yè) 外貿口語
中職商務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崗位多樣,大多數在外貿公司的不同部門從事文職類工作。為了使該專業(yè)學生更好地適應外資企業(yè)對商務英語專業(yè)人才實踐能力的崗位需求,把在校期間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日后的工作崗位中(席慶高 2009),本文就商務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日后所從事的相關工作任務及如何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這些任務進行積極探索,期待能縮短學校教學與工作崗位的差距,實現“學”與“做”的無縫對接。
一、“任務型教學”的發(fā)展變化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語言研究以及外語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特別是不同的教學模式對學習者內在的學習機制所激發(fā)的作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探索語言教學理論及不同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和發(fā)展都與語言學研究所產生的新認識以及教學實際需要有著密切的關聯。如:20世紀50年代“聽說教學法”的出現與當時頗為盛行的行為主義語言學以及社會對口語能力的需要是分不開的;90年代的“互動式”教學理論與認知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的新觀點是緊密相連的。同樣,“任務型教學”的形成也是遵循了這一客觀規(guī)律,它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依托于心理語言學以及語言習得研究的新觀點(Skechan 1996:19)。經過20余年的探索與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和具有自身特點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并被廣泛地用于語言教學實踐中。在我國今天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任務型教學”的采用和實踐將對外語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習者“互動式”學習方式的形成將起到積極而有益的促進作用,同時可為外語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良好的展示舞臺和途徑。本文擬探討“任務型教學”產生的背景,它的主要特點以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以加強這方面的探討與交流。
二、“任務型教學”的產生背景
最早提出這一語言教學觀點的應該是V ygotsky 他在1962年由劍橋出版社出版的《思維和語言》(Vygotsky, L.S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62)一書中首先提出并介紹了這一概念。他在觀察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提到一個重要的啟示,即在語言學習中,學習者同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互動能夠對語言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Vygotsky(1962)特別強調在這一過程中語言學習的社會性(sociality)和人們之間的互動性。而有效地體現語言學習的社會性和互動性的方式是“任務”教學。同時,Vygotsky(1962)還指出,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以達到某個目的,通過人際間交流逐步發(fā)展到學習者內在認知的一個過程。他強調了學習者在完成某項語言“任務”時應具有的目的性和實際意義。
20世紀70年代,Prabhu(Hawatt,1984:288-293)在印度邦加多爾主持了一項語言教學改革項目。在這個項目中,他從交際教學法的時間中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理念和方式(Willis,1990:52)。在Prabhu的項目中,與語法或語言功能意念教學不同的是他的每一堂課的基礎是完成一項語言任務。這樣學習者可以通過使用目的語,以完成交流任務的方式,將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交流的意義上,而不是語言的形式上。從某種意義上講,Prabhu的教學改革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實踐了Vygotsky的“任務型教學”的觀點。當然,這一教學形式以及實踐模式還涉及到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言習得等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
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Willis開始了她的“任務型教學”實驗,并于1996年出版了《任務型學習原理》一書。該書在教學實驗的基礎上,全面地描述了“任務型教學”的基本框架、主要特點、任務分類和具體操作等。除了Prabhu和Willis之外,還有Candlin, Nunan,Long等對“任務型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其中包括對“任務”的定義,“任務型教學”的模式、任務設計、任務分類的原則、影響任務實施的相關因素等。到了20世紀90年代,“任務型教學”逐步形成了它自身的模式和體系,并被人們廣泛地運用于外語教學實踐之中。
三、“任務型教學”的實驗與研究
在了解“任務型教學”的發(fā)展和背景的前提下,再進一步探討“任務型教學”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如許希陽(2009)認為,以教師可能提出的問題為導向,試圖回答問題:什么是口語教學中的任務,其與交際性口語練習有何不同。簡要地說,任務是對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遇到情況的模擬,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強調小組活動。指出了任務型教學研究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同時也忽略了一點,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設置什么樣的問題作為任務,這是需要因時而異的。
以對話語篇為主體的構設可培養(yǎng)中職學生生活和職場口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一般能力,任務型教學立足“學生中心”,以學生完成任務為手段,實施在語言使用中學會語言,以學生在完成言語任務中自我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為目的(何靜2011)這也是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面臨的挑戰(zhàn)與實效并存的現狀。與基礎階段的英語課程相比,商務英語拓展課程的學生具有更為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未來職業(yè)相關性,他們希望掌握商務活動中的基本交際技能,調高自身從事商務活動的能力(馬雁 胡茶娟 2013)。不論中職、高職還是大學,在專業(yè)與非專業(yè)的英語學習界定方面,都是比較明顯的,開設的課程和教學目標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掌握商務活動交際技能,對于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四、研究空檔與設想
結合本人所在中職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yè),對于英語基礎不佳,學習積極性不高的中職生而言,專業(yè)英語的學習要求是具有很強的職業(yè)性。對于中職階段的商務英語專業(yè),與專業(yè)很對口而且難度系數適中的教材比較少,所以強行使用一套不適合工作實際且難度系數太大的教材,對于我們學校的學生是十分不明智的。因此,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和下企業(yè)的親身體驗,我認為“任務型教學”應該根據中職商英專業(yè)學生多數從事的外貿崗位中業(yè)務的一筆完整流程進行教材的編寫和任務的設定,再將所編教材在班級中進行實驗研究,并對某部分學生進行跟蹤日記的研究,探究出最適合本校本地區(qū)中職商務英語專業(yè)的“任務型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知識和時間中學習最為有價值的職業(yè)特色英語,從而更好與市場崗位接軌,這即是我后續(xù)的研究方向與目標。
參考文獻:
[1]Vygotsky.L.S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ss MIT Press.1962.
[2]寶建國.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1.
[3]何靜.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提高中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與實驗[D].湖南科技大學.2011.
[4]許希陽.以問題為導向的任務型教學研究——以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為例[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9.
[5]馬雁,胡茶娟.任務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拓展課程的應用[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
[6]席慶高.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談判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紡織經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