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興福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潮的進行,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認,在不少教師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學生、教育學生,學生仍然不是課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更新教學理念,積極帶領學生實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下是筆者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改;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130-01
新課標下的課程改革幾年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為課改能順利的進行下去,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教學中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原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索”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一、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獲得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在新課改形式下,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新課標的精神來指導初中數學教學,把教學活動提高到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的高度上來。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其次,教學中要強調的是: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最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以往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不斷進步,不斷提高。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因此, 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一切可利用因素,加大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來營造一個互動的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啟發(fā)性的探究學習平臺,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筑起點,學生通過探索與交流等活動,獲得必要的發(fā)展。其次,在課堂探究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對不同的解題思路展開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樂于學習和交流。教科書中還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問題情境,引用許多真實生活事例,并提供了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素材,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運用這些素材去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放手,要積極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組織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經歷“體驗”、“探索”、“合作”學習數學的過程,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通過感知、理解、應用、系統(tǒng)化地了解數學知識,這樣才會使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
三.加強實踐,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力求使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它學科的聯(lián)系,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和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動手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學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后,我指導學生親身實踐,體驗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過程。首先,學生分小組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設計調查問卷,親自到學校、街道及公共場所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數據。然后運用計算機整理數據,得出結論及相應的措施。最后,全班進行交流。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又有利于發(fā)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力,使其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參與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許多的高科技儀器漸漸登上教學的舞臺,多媒體就是其中用途最廣的一種。多媒體教學對新課改下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影響,作為現代教學手段,其開放的教學模式、聲情并茂表現形式使得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需要,特別是多媒體具有的動畫演示和繪圖功能,演示生動、更易理解,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為數學實驗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現代技術作為學生數學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使學生從大量繁雜、重復的運算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比如: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以前都是用剪紙、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受。但由于實際操作會出現誤差,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現在通過“幾何畫板”讓學生隨意畫一個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角內角并求和,然后拖動三角形的頂點任意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發(fā)現無論三角形怎么變,三個內角的和總是180°。新奇的學習方法不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拓寬了教學新途徑,解決學生學習中個體能力差異,還把課堂教學引入了全新的境界。
綜上所述:僅是筆者對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的一些看法和建議,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日益推進,作為初中數學課程教師的我們,必須認識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想方設法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吳從田.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反思[J].數理化學習,2010(12)
[2] 胡敏亞.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反思[J].新課程: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