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山
摘要:銀飾變黑需要清洗是生活中常見的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物品,借助原電池原理,設計了使銀飾品“表面致黑”及“去黑還銀”的簡易家庭實驗,方法簡便、無損,清洗銀飾品的效果明顯。該實驗可作為學生課外家庭實驗活動,用化學原理解決生活問題,彰顯化學與生活的緊密關聯。
關鍵詞:銀飾品;家庭實驗;化學實驗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9–0051–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有使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生活中的化學實驗”更是值得我們去推介。
為美化生活,人們常喜歡使用銀制品或佩戴銀飾,而銀飾品在使用中會因氧化或遇到硫及其他含硫物質而逐漸變黑。傳統(tǒng)的去黑清洗的方法有物理去黑(輕度變黑可用軟布包住銀飾品擦洗或用牙膏涂抹后用軟布揩擦)和化學去黑(市面上常用“洗銀水”來洗滌銀飾,“洗銀水”成分依配方而不同,有氨水型、雙氧水型、硝酸型或含有表面活性劑的配方等)。物理方法因去污去黑效果差,常只用作臨時的處理方法,而化學方法則易損銀飾品,這兩種處理方法的短處顯而易見。本文介紹一種利用原電池原理使銀飾品去黑色還銀光的家庭實驗方法,不傷銀,效果顯著,簡便易行,值得人們生活中一試。
1 提出問題
生活中經常有人佩戴銀項鏈銀手鏈等銀制品,但使用不當(如與硫磺香皂等物質或戴著銀手飾泡溫泉等)會使銀變黑,影響銀飾的美觀度。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將銀飾“去黑還銀”,不僅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學習的價值。
2 實驗原理
銀制品用久了或與含硫物質如硫磺香皂接觸生成黑色的Ag2S。用活潑金屬鋁與Ag2S在氯化鈉溶液(電解質溶液,增強導電能力)中構成原電池,Ag2S作正極,鋁作負極(兼起導線作用,構成原電池的外接電路),從而可將Ag2S還原為Ag單質,保證在不失去銀原子的情況下(即不損失銀的質量),將其復原并重新返新。
負極:2Al-6e-=2Al3+;φθ(Al3+/Al)=-1.706V
正極:3Ag2S+6e-=6Ag+3S2-;
φθ(Ag2S/Ag)=-0.705V
電池電動勢Εθ=φθ(Al3+/Al)-φθ(Ag2S/Ag)=-1.001V
從上述數據可知,在常溫、標態(tài)下該原電池反應正向進行的程度很大[1],可以把銀飾品表面黑色銀硫化物中的銀還原出來,達到清洗銀飾品的效果。(說明:這只是熱力學預測結果,實際進行的速率還受化學動力學等因素的影響?。?/p>
由于溶液中Al3+與S2-會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生成H2S氣體和Al(OH)3,故本電池的總反應為:2Al+3Ag2S+ 6H2O=6Ag+3H2S↑+2Al(OH)3。
3 實驗用品
食鹽晶體少許、蒸餾水、鋁制易拉罐一只、硫磺香皂一塊、銀項鏈一條、砂紙一張、剪刀、4 mol/L的稀鹽酸溶液,250 mL燒杯一只。
4 實驗步驟
(1)配制電解質溶液:將2克左右NaCl溶于20 mL左右蒸餾水中,攪拌配成溶液;
(2)將易拉罐用剪刀剪開(有純鋁片更好?。?,用砂紙將其打磨去表層涂層及氧化層,再剪成長度約0.5 cm左右的細條30~40根,浸在配成的NaCl溶液中;
(3)將硫磺香皂切片放在另一只燒杯中,加水溶解后,把銀項鏈置于其中浸泡一到半小時左右,直到項鏈表面幾乎全部變黑;
(4)將變黑的銀項鏈從燒杯中取出,用自來水洗去其表面的肥皂液,然后將其置于步驟2的燒杯中,將項鏈浸沒在溶液中,然后用玻璃棒將銀項鏈與鋁條絲通過攪拌使其充分接觸,靜置一段時間后(不低于2小時,過程中還可再攪拌數次,使其充分接觸反應,否則會因反應不完全而仍呈暗黑色),待其重新變成銀白色后,取出項鏈,置于稀鹽酸中攪拌1~2分鐘,再取出,用清水沖洗后晾干即可。
5 說明
(1)本實驗后期用稀鹽酸洗滌已經變成銀白色的項鏈,是因為生成的Al(OH)3可能沉積在銀項鏈上而影響銀飾品的光潔度,用鹽酸溶液將Al(OH)3溶解以保證其表面光潔如新。
(2)本實驗效果顯著而且從理論上講對銀飾品的質量沒有損害。其他的方法處理類似上述事件時有些效果不明顯,有些可能會使銀損失不少從而損壞銀飾品。例如,將上述表面變成黑色的銀飾品在高溫下煅燒,也可使Ag2S發(fā)生反應生成Ag和SO2氣體,但此法須在高溫下進行。如果用王水或濃硝酸加熱也可以除去其黑色,但將會使銀損失很多。
(3)可以參照本實驗的方法,清洗日常佩戴致黑的銀飾品。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無機化學(上冊)(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8~370,421~425.
摘要:銀飾變黑需要清洗是生活中常見的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物品,借助原電池原理,設計了使銀飾品“表面致黑”及“去黑還銀”的簡易家庭實驗,方法簡便、無損,清洗銀飾品的效果明顯。該實驗可作為學生課外家庭實驗活動,用化學原理解決生活問題,彰顯化學與生活的緊密關聯。
關鍵詞:銀飾品;家庭實驗;化學實驗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9–0051–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有使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生活中的化學實驗”更是值得我們去推介。
為美化生活,人們常喜歡使用銀制品或佩戴銀飾,而銀飾品在使用中會因氧化或遇到硫及其他含硫物質而逐漸變黑。傳統(tǒng)的去黑清洗的方法有物理去黑(輕度變黑可用軟布包住銀飾品擦洗或用牙膏涂抹后用軟布揩擦)和化學去黑(市面上常用“洗銀水”來洗滌銀飾,“洗銀水”成分依配方而不同,有氨水型、雙氧水型、硝酸型或含有表面活性劑的配方等)。物理方法因去污去黑效果差,常只用作臨時的處理方法,而化學方法則易損銀飾品,這兩種處理方法的短處顯而易見。本文介紹一種利用原電池原理使銀飾品去黑色還銀光的家庭實驗方法,不傷銀,效果顯著,簡便易行,值得人們生活中一試。
1 提出問題
生活中經常有人佩戴銀項鏈銀手鏈等銀制品,但使用不當(如與硫磺香皂等物質或戴著銀手飾泡溫泉等)會使銀變黑,影響銀飾的美觀度。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將銀飾“去黑還銀”,不僅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學習的價值。
2 實驗原理
銀制品用久了或與含硫物質如硫磺香皂接觸生成黑色的Ag2S。用活潑金屬鋁與Ag2S在氯化鈉溶液(電解質溶液,增強導電能力)中構成原電池,Ag2S作正極,鋁作負極(兼起導線作用,構成原電池的外接電路),從而可將Ag2S還原為Ag單質,保證在不失去銀原子的情況下(即不損失銀的質量),將其復原并重新返新。
負極:2Al-6e-=2Al3+;φθ(Al3+/Al)=-1.706V
正極:3Ag2S+6e-=6Ag+3S2-;
φθ(Ag2S/Ag)=-0.705V
電池電動勢Εθ=φθ(Al3+/Al)-φθ(Ag2S/Ag)=-1.001V
從上述數據可知,在常溫、標態(tài)下該原電池反應正向進行的程度很大[1],可以把銀飾品表面黑色銀硫化物中的銀還原出來,達到清洗銀飾品的效果。(說明:這只是熱力學預測結果,實際進行的速率還受化學動力學等因素的影響?。?/p>
由于溶液中Al3+與S2-會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生成H2S氣體和Al(OH)3,故本電池的總反應為:2Al+3Ag2S+ 6H2O=6Ag+3H2S↑+2Al(OH)3。
3 實驗用品
食鹽晶體少許、蒸餾水、鋁制易拉罐一只、硫磺香皂一塊、銀項鏈一條、砂紙一張、剪刀、4 mol/L的稀鹽酸溶液,250 mL燒杯一只。
4 實驗步驟
(1)配制電解質溶液:將2克左右NaCl溶于20 mL左右蒸餾水中,攪拌配成溶液;
(2)將易拉罐用剪刀剪開(有純鋁片更好!),用砂紙將其打磨去表層涂層及氧化層,再剪成長度約0.5 cm左右的細條30~40根,浸在配成的NaCl溶液中;
(3)將硫磺香皂切片放在另一只燒杯中,加水溶解后,把銀項鏈置于其中浸泡一到半小時左右,直到項鏈表面幾乎全部變黑;
(4)將變黑的銀項鏈從燒杯中取出,用自來水洗去其表面的肥皂液,然后將其置于步驟2的燒杯中,將項鏈浸沒在溶液中,然后用玻璃棒將銀項鏈與鋁條絲通過攪拌使其充分接觸,靜置一段時間后(不低于2小時,過程中還可再攪拌數次,使其充分接觸反應,否則會因反應不完全而仍呈暗黑色),待其重新變成銀白色后,取出項鏈,置于稀鹽酸中攪拌1~2分鐘,再取出,用清水沖洗后晾干即可。
5 說明
(1)本實驗后期用稀鹽酸洗滌已經變成銀白色的項鏈,是因為生成的Al(OH)3可能沉積在銀項鏈上而影響銀飾品的光潔度,用鹽酸溶液將Al(OH)3溶解以保證其表面光潔如新。
(2)本實驗效果顯著而且從理論上講對銀飾品的質量沒有損害。其他的方法處理類似上述事件時有些效果不明顯,有些可能會使銀損失不少從而損壞銀飾品。例如,將上述表面變成黑色的銀飾品在高溫下煅燒,也可使Ag2S發(fā)生反應生成Ag和SO2氣體,但此法須在高溫下進行。如果用王水或濃硝酸加熱也可以除去其黑色,但將會使銀損失很多。
(3)可以參照本實驗的方法,清洗日常佩戴致黑的銀飾品。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無機化學(上冊)(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8~370,421~425.
摘要:銀飾變黑需要清洗是生活中常見的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物品,借助原電池原理,設計了使銀飾品“表面致黑”及“去黑還銀”的簡易家庭實驗,方法簡便、無損,清洗銀飾品的效果明顯。該實驗可作為學生課外家庭實驗活動,用化學原理解決生活問題,彰顯化學與生活的緊密關聯。
關鍵詞:銀飾品;家庭實驗;化學實驗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9–0051–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有使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生活中的化學實驗”更是值得我們去推介。
為美化生活,人們常喜歡使用銀制品或佩戴銀飾,而銀飾品在使用中會因氧化或遇到硫及其他含硫物質而逐漸變黑。傳統(tǒng)的去黑清洗的方法有物理去黑(輕度變黑可用軟布包住銀飾品擦洗或用牙膏涂抹后用軟布揩擦)和化學去黑(市面上常用“洗銀水”來洗滌銀飾,“洗銀水”成分依配方而不同,有氨水型、雙氧水型、硝酸型或含有表面活性劑的配方等)。物理方法因去污去黑效果差,常只用作臨時的處理方法,而化學方法則易損銀飾品,這兩種處理方法的短處顯而易見。本文介紹一種利用原電池原理使銀飾品去黑色還銀光的家庭實驗方法,不傷銀,效果顯著,簡便易行,值得人們生活中一試。
1 提出問題
生活中經常有人佩戴銀項鏈銀手鏈等銀制品,但使用不當(如與硫磺香皂等物質或戴著銀手飾泡溫泉等)會使銀變黑,影響銀飾的美觀度。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將銀飾“去黑還銀”,不僅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學習的價值。
2 實驗原理
銀制品用久了或與含硫物質如硫磺香皂接觸生成黑色的Ag2S。用活潑金屬鋁與Ag2S在氯化鈉溶液(電解質溶液,增強導電能力)中構成原電池,Ag2S作正極,鋁作負極(兼起導線作用,構成原電池的外接電路),從而可將Ag2S還原為Ag單質,保證在不失去銀原子的情況下(即不損失銀的質量),將其復原并重新返新。
負極:2Al-6e-=2Al3+;φθ(Al3+/Al)=-1.706V
正極:3Ag2S+6e-=6Ag+3S2-;
φθ(Ag2S/Ag)=-0.705V
電池電動勢Εθ=φθ(Al3+/Al)-φθ(Ag2S/Ag)=-1.001V
從上述數據可知,在常溫、標態(tài)下該原電池反應正向進行的程度很大[1],可以把銀飾品表面黑色銀硫化物中的銀還原出來,達到清洗銀飾品的效果。(說明:這只是熱力學預測結果,實際進行的速率還受化學動力學等因素的影響?。?/p>
由于溶液中Al3+與S2-會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生成H2S氣體和Al(OH)3,故本電池的總反應為:2Al+3Ag2S+ 6H2O=6Ag+3H2S↑+2Al(OH)3。
3 實驗用品
食鹽晶體少許、蒸餾水、鋁制易拉罐一只、硫磺香皂一塊、銀項鏈一條、砂紙一張、剪刀、4 mol/L的稀鹽酸溶液,250 mL燒杯一只。
4 實驗步驟
(1)配制電解質溶液:將2克左右NaCl溶于20 mL左右蒸餾水中,攪拌配成溶液;
(2)將易拉罐用剪刀剪開(有純鋁片更好?。?,用砂紙將其打磨去表層涂層及氧化層,再剪成長度約0.5 cm左右的細條30~40根,浸在配成的NaCl溶液中;
(3)將硫磺香皂切片放在另一只燒杯中,加水溶解后,把銀項鏈置于其中浸泡一到半小時左右,直到項鏈表面幾乎全部變黑;
(4)將變黑的銀項鏈從燒杯中取出,用自來水洗去其表面的肥皂液,然后將其置于步驟2的燒杯中,將項鏈浸沒在溶液中,然后用玻璃棒將銀項鏈與鋁條絲通過攪拌使其充分接觸,靜置一段時間后(不低于2小時,過程中還可再攪拌數次,使其充分接觸反應,否則會因反應不完全而仍呈暗黑色),待其重新變成銀白色后,取出項鏈,置于稀鹽酸中攪拌1~2分鐘,再取出,用清水沖洗后晾干即可。
5 說明
(1)本實驗后期用稀鹽酸洗滌已經變成銀白色的項鏈,是因為生成的Al(OH)3可能沉積在銀項鏈上而影響銀飾品的光潔度,用鹽酸溶液將Al(OH)3溶解以保證其表面光潔如新。
(2)本實驗效果顯著而且從理論上講對銀飾品的質量沒有損害。其他的方法處理類似上述事件時有些效果不明顯,有些可能會使銀損失不少從而損壞銀飾品。例如,將上述表面變成黑色的銀飾品在高溫下煅燒,也可使Ag2S發(fā)生反應生成Ag和SO2氣體,但此法須在高溫下進行。如果用王水或濃硝酸加熱也可以除去其黑色,但將會使銀損失很多。
(3)可以參照本實驗的方法,清洗日常佩戴致黑的銀飾品。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無機化學(上冊)(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8~370,4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