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英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學,要做到目標明確,恰當?shù)貫閷W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對學生的作文做出合理的評價,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鼓勵他們廣泛地閱讀,勤于積累。這對于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作文教學;創(chuàng)景;積累;評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收效甚微。學生在教師不厭其煩的訓練下甚至對寫作產(chǎn)生了恐懼情緒,一說作文就頭疼,哪里還能寫出好的作文。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悟出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
一、確定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
作文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懂得從生活中挖掘、取舍、提煉素材,學會按中心組織材料。比如,我校舉行春季運動會期間,我讓學生觀看賽程,談論比賽,他們眉飛色舞,神采飛揚,欲罷不能。于是,我就抓住這一場面,讓學生暢想運動會,寫出感受。結果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寫出的文章異彩紛呈。又如,在母親節(jié)那天,我用幾句詩向學生傾訴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學生被我的真情深深地感動。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寫有關感恩的片段,學生個個全身心投入,激情澎湃,不一會兒,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感恩文章就完成了。這樣隨機創(chuàng)設情境,既激發(fā)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欲望,又在寫作中鍛煉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
二、廣泛閱讀,豐富積累
積累分為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生活積累如土壤,語言積累似根基,有了肥沃的土壤和發(fā)達的根基,語文這棵大樹才能根深葉茂,作文才能“開花結果”。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外讀物,例如,古今名著、優(yōu)秀文章等。在學習《春》一文時,文中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運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春草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之態(tài),像這種優(yōu)美的語句,我讓學生摘抄積累,同時讓他們仿寫了《夏》,意想不到的是學生創(chuàng)造出了更精彩的句子。實際上,學生進行模范性寫作訓練時,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光就在其中閃耀。因此,強調(diào)學生對所讀之書要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這樣既能降低學習的梯度,又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三、合理評價,激發(fā)興趣
作文評語是師生雙向交流的文字形式。要想讓批語對學生的作文既有指導作用,又能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寫作欲望,我通常的做法有兩點:首先,評價要捕捉“閃光點”。學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承認和肯定。教師要以欣賞者的角度去評析學生作文,進而激起學生強烈的寫作熱情和興趣。其次,評價要幽默風趣。在批改作文時,教師常常會碰到難以判別是非的作文。對此,教師不一定用明朗的態(tài)度,適當用點幽默,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即使作文的內(nèi)容是明確的,評語也可以幽默點,不要都直白的一覽無余。總之,語文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因文而異,寫出準確生動、恰如其分的評語。給他們營造輕松愉悅的寫作氛圍,消除作文難的心理障礙,這樣學生就會樂寫、善寫,逐步寫出較為成功的作品。
綜上所述,在作文教學中,要做到目標明確,恰當?shù)貫閷W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對學生的作文做出合理的評價,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要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大膽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努力奮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