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珠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各科都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高中歷史學科亦是如此。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它注重的是對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其教學目的是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構(gòu)建高中歷史對話性課堂,發(fā)揮歷史學的最大價值。這種模式可以給歷史教學帶來活躍的氣氛,一改過去那種枯燥感;而且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
關(guān)鍵詞:高中歷史;對話性;課堂;規(guī)律
歷史學科,注重的是“回首過去,展望未來”,通過對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些歷史事件的學習認識,從中汲取經(jīng)驗,獲取感悟。要想學好高中歷史,就不能再依據(j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所謂的教師的權(quán)威性也不應當再出現(xiàn)在課堂上。
一、與自己對話
與自己對話,這是在給自己一個獨處的空間,讓思緒重新審視自己,使外在的東西慢慢沉淀。這種心態(tài),這樣的學習方法,會非常適用,尤其是在高中歷史學習中。自我對話,其實也就是一種反思型對話,是對自己以及外部世界的反思。通過這樣的一種對話過程,學生會覺察到很多平時根本無法察覺的東西,會對歷史知識有著更深的理解和感觸。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著很強的自我完善的能力,這種力量就是在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迸發(fā)出來的。與自己對話,學生會覺得對歷史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會覺得生命更富有、更圓滿。
二、與書本對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與書本對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歷史學科,畢竟還是一門人文學科,它更多的是記憶,要想學好歷史,就必須要多看課本,與書本對話。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知友談話,認真閱讀其中的每個細節(jié),用心與書本對話,品味歷史教材中的每個精彩片段,每一個歷史事件,真正從歷史書中學到知識。這樣,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就會輕松很多,更會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幫助他們學好歷史。
三、與他人對話
與他人對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師生之間的對話,二是生生之間的對話,這兩種對話形式,都是構(gòu)建高中歷史對話性課堂的重點。
1.師生之間的對話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是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教學任務的基本途徑。畢竟,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在交往和互動中傳遞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的引路人,要想真正發(fā)揮歷史課堂的最大意義,師生之間必須相互配合,勤加溝通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絕對不可以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因為那樣學生對歷史知識就無法深刻地記住,最終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了改善這種現(xiàn)況,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對話,方可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師生之間的對話,可以使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合作互動的溝通過程。
2.生生之間的對話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學習是所有學生共同做的一件事,所以,學生之間的對話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歷史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是“讀讀會讀,背背會背”,然而卻不會真正從歷史中“回首過去,展望未來”。追根究底,就是因為同學之間欠缺交流,不能綜合所有人的見解,無法做到汲取他人之長,彌補自身之短。導致在具體的對歷史知識的應用中,他們的反應有時還會慢上好幾拍,甚至反應不過來。生生之間的對話,是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xiàn),能夠真正實現(xiàn)高中歷史學科的最大價值。
高中歷史教學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能夠?qū)W到知識,幫助學生改變一些不好的學習方式,從而學會學習。而在教學中構(gòu)建歷史對話性課堂,就是為了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塑造,加強他們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在這種對話中學會進步,真正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趙忠萍.論高中歷史對話性課堂的構(gòu)建[J].讀與寫:上,下旬,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