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國穎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課堂導入起著重要的作用,精心的導課設計可以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整體教學的“序幕”,起著集中注意力、帶入情境和鋪墊的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應該扮演好“導演”這一角色,充分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加強學習英語的信心,提高教學效果,使英語教學事半功倍。
關鍵詞:英語課堂;情境導入;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優(yōu)美的文章有一個好的開頭,才能扣人心弦;動聽的歌曲要有美妙的前奏,才能使人共鳴。英語課堂的導入也是課堂成敗的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課堂導入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一節(jié)課的成敗。我結合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探討一下如何導入新課。
一、利用“聊天”和情境導入法
教師一走進教室,放下教案,對學生說:打開書翻到多少頁,今天我們開始學習多少課。這是很平常的導入法。這種導入法單調呆板,不能引人入勝,教師不妨不從正題入手,一步一步誘導學生往教師所設計的方向走。例如:“Mickey Mouse and Donald”這一課,我們不妨從閑聊教室里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圖片開始,同學們的衣帽上、文具上、書包上肯定有各種各樣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圖片,我們信手拈來,使學生感到與他們生活貼近,從而引導他們了解更多。因此,最后可以說“More interesting things are in the text.Do you want to find them?”
另外,英語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語境,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使枯燥的句子變成生動的語言,不但能使學生感知語言在情境中使用的連貫性,而且使學生身臨其境,久而久之,上課對他們來說就像聊天一樣。比如,如果是雨天,教室里肯定有很多傘,這個時候教師如果由此教“傘”(umbrella)這個單詞,并且由“刮風下雨”過渡到“Hurricane”這一課,學生肯定會感到興趣盎然。還比如教動詞時態(tài),如進行時,教師可叫學生做一些動作,同時問其他學生他們在干什么,然后再問他們剛才在干什么,這樣不知不覺就教了進行時態(tài)、過去時態(tài)和現在完成時態(tài)。
二、利用文中插圖,通過問答、討論的形式進行導入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均配有與該材料密切聯系的插圖,有的是為了印證教材觀點,有的是為教材重點服務。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易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并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為下面的教學鋪平了道路。
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進行導入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日趨重視,各種教學設施日趨完善,電腦、電子白板、投影儀、錄像機等相繼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導入。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直觀的手段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如在上初中英語第三冊第五單元18(Hainan Island)課時,我事先在網上找一些有關海南的信息,制成多媒體課件,使枯燥的文字變成優(yōu)美的風景,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課文。
2.音樂欣賞導入法
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音樂。因此,音樂不但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更能投其所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時轉入新課的學習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輕易帶到新的知識上。如此,課堂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介紹名人軼事導入法
教材中有些課文內容與政界名人、商業(yè)巨人、歷史名人等有關,教師課前可準備一些趣聞軼事講給學生聽。
四、隨意交談導入法
教師可以利用上課剛開始的兩三分鐘和學生進行很隨意地交談(Free talk),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隨老師進入新課。這種師生之間的隨意交談使學生感到很自然、親切。這樣熟悉的話題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會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此時,教師可因勢利導,開始上新課。這種方法過渡自然,能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對新課的印象,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還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五、溫故知新,復習導入法
古語說:“溫故而知新?!庇蓮土暸f課導入新課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提問復習和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已經學過的知識,一個或幾個問題就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過渡到新課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課的開始,教師可以采用復習上一課的內容作為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便于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總之,同一堂課,著眼點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導入方法也就會不同。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探究導入的藝術性,使課堂導入不流于形式,充分發(fā)揮課堂導入的作用,促使課堂導入藝術上升到一個新臺階,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英語課堂,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錢希潔.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深加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