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俊
摘 要:初三學生剛涉及化學這門課時,大都有神秘感和好奇心,若教師機械呆板地圍繞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化學實驗現(xiàn)象翻來覆去地講述,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好奇心不能上升為興趣,也就無法化為學習的動力。做好課堂化學演示實驗,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學習興趣;課堂實驗;課堂氣氛
一、利用“土裝置”彌補實驗室的某些不足之處
有些演示實驗,可以利用一些“土辦法”來幫助解決。例如,在做“CuSO4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演示實驗說明質(zhì)量守恒定律時,若實驗室里沒有托盤天平,就可設計(如圖1所示)“土裝置”來代替原來的實驗裝置,做好課本的這個演示實驗。用“水槽”代替托盤天平,反應前把裝有無色氫氧化鈉溶液的小試管小心地放在盛有藍色硫酸銅溶液的小燒杯中,將燒杯放在水槽中,用紅色筆記下燒杯浸在水中的“界線位置”;然后,取出燒杯并將其傾斜,使兩種溶液混合,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再把燒杯放到水槽中,可以觀察到小燒杯浸在水中的位置與反應前是相同的;從而根據(jù)反應前后燒杯在水里所受浮力相等,就可以直觀地告訴學生,反應前后燒杯里的物質(zhì)總質(zhì)量是沒有發(fā)生變化的。在原有實驗裝置上下工夫,增加某些步驟或裝置,滿足初中生的一些心理要求。
學生在觀察某些演示實驗時,常常會突發(fā)奇想,或驚恐、或欣喜、或好奇;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應。這時,教師做演示實驗要妥當?shù)靥砑幽承嶒炑b置或步驟,盡量滿足學生產(chǎn)生的這些心理反應。例如,在做“白磷燃燒”這個實驗時,有些學生觀察后就會發(fā)問:“水能滅火,如果對熱水中的那塊白磷吹進空氣,同樣也滿足燃燒條件,它能燃燒嗎?”基于這個問題,我讓一位學生上講臺“現(xiàn)場表演”(如圖2所示),讓他從玻璃管口往水中吹氣,白磷燃燒了,全班同學自然一陣歡呼:“水里果真噴火了!”只增加“吹”這個步驟,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消除了“水能滅火”、以為在水中物質(zhì)就不可能會燃燒的錯誤觀念。
二、設計一些必要的演示實驗,協(xié)調(diào)課堂氣氛
對于某些章節(jié)或某些知識點,課本里并沒有安排相應的演示實驗,如果教師僅用口頭講述,學生聽這堂課就會覺得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學生聽課也容易走神、容易疲倦。如果設計一兩個演示實驗穿插于教學,這樣可以有效地把“死沉沉”的課堂變得“活潑”。既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心境,克服傳授知識過程中枯燥、單調(diào)現(xiàn)象,使學生處于一個滿意的教學情境之中;又可以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其思維活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有些演示實驗可以預先布置學生回家自己動手操作
有些演示實驗的藥品在日常生活中可取到,儀器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代替,學生完全可以在家里自己完成。例如“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這個演示實驗要提前一周準備(因為鐵生銹的速度很慢),如果布置學生回家自己去準備這個實驗,效果絕對比直接由教師包攬操作的效果好。因為學生回家都是自己設計、自己操作、自己觀察,通過獨立思考而總結出實驗的結果。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使他們養(yǎng)成獨立思考、認真觀察、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總之,教師要按具體情況、具體原因具體地分析,采取一些補救措施,爭取讓每一個演示實驗都能順利完成;同時在必要時還要設計一些新實驗配合教學,這樣就會把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直觀化,學生不僅易接受、易牢記,還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